15岁,花样年华遭遇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近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脊柱外科成功治愈一名15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病例回放
15岁的小于(化名)是大连市金州区一所中学的学生,今年刚刚参加完中考,然而处在花样年华的她正饱受腰腿疼痛的折磨……
4个月前,一次体能测试时,小于不慎扭了一下腰,回到家后便出现了腰腿痛的症状,疼痛放射到了右侧小腿后外侧,于是于妈妈带她到金州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核磁检查结果显示她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了不影响参加中考,于妈妈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然而,4个月来用尽了各种治疗方式,小于的疼痛症状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疼痛的部位还出现了麻木等感觉,于是在中考结束后于妈妈带着小于来到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脊柱外科专家张楠主任为小于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给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影像学检查,腰椎MRI检查中可以看到患者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以腰4/5为重,突出的髓核压迫了右侧的神经根及硬脊膜。
最终确定腰4/5间盘突出是导致小于出现上述症状的罪魁祸首。由于小于的症状较重且病程已经超过了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她的生活质量,最终决定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进行治疗。
术中,张楠博士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行病变节段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摘除了突出的髓核,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消除了患者的症状。术后,于同学感到腰部及腿部疼痛消失,麻木感消失.
术后,对患者进行相关量表评估中VAS疼痛评分3分,较术前8分明显改善;ODI评分0%,较术前13%明显改善;JOA评分29分,改善率达到100%。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未见任何并发症,已经康复出院。
知识延伸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常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然而,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提前、学习负担加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加上疾病诊断手段进步、检出病例增多,导致青少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虽然该病在青少年人群中总体发病率不高,但若得不到恰当及时的诊治,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
1、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有哪些?
目前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病因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创伤、遗传免疫、发育异常、超重或肥胖、椎间盘早期退变等因素有关,可能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创伤因素:创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部分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伤后立即出现或既往存在剧烈运动或创伤史。②遗传免疫因素:遗传是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病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遗传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也起着关键作用,编码蛋白聚糖基因的多态性与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存在显著相关性。免疫和炎症反应也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原因。③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腰椎先天畸形或发育异常也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以腰骶移行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较为常见。上述畸形或发育异常使腰椎应力与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等组成的椎间关节之间失去平衡,导致腰椎间盘损伤或早期退变。④超重或肥胖:青少年生长发育较快,超重或肥胖一方面使椎间盘承受过大力学载荷,另一方面使体内炎性环境及内分泌异常,综合作用下导致椎间盘退变或损伤加速。⑤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目前有观点认为,椎间盘在青少年时期即可发生退化,且男性因椎间盘负荷大、营养供给途径长等原因发生退化的时间较女性提前。且创伤可能会加速腰椎间盘退变的发展。
2、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背痛及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90%~100%青少年患者有腰背痛和下肢放射痛的症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伤后开始腰痛者较成人更为常见,但疼痛程度通常较成人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肢肌力下降、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腱反射减弱等,但不及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见,且常常表现较轻。
3.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治疗?
考虑到青少年脊柱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并且椎间盘尚未发育成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应首先尝试保守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牵引、止痛、非甾体抗炎药、硬膜外腔封闭、限制活动等。目前,保守治疗的疗效尚有很大争议,但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守治疗的疗效不及成人敏感。但考虑到手术创伤可能对青少年脊柱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以及有导致医源性畸形的可能,不伴严重的神经性损伤时,均应先尝试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传统的开放手术是治疗青少年和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普遍的手术方式。其术
野清楚、操作方便、可直接切除椎间盘,对神经根减压充分,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对青少年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可引起术后粘连甚至术后腰腿痛。近年来,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开始应用于青少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存在组织创伤小、手术出血少、对脊椎稳定性破坏轻微等特点,满足了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要求,为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张楠
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伤康复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
辽宁省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康复医学工程大连培训中心常委
专业特长:
从事脊柱骨折、颈椎前、后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及椎管内肿瘤等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20余年;擅长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PKP),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等脊柱微创技术。多年来专注于骨组织工程学及脊柱外科科研工作。目前获国家专利1项,研究成果多次被COA骨科年会收录并受邀参会并发言。现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1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4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总计影响因子35以上,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6.874,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出版著作2部。第1名身份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厅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址: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门诊楼2楼,5号诊室。
内容来源:脊柱外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