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公立医院

地址:惠州市江北三新南路20号 电话:0752-2883800(总机), 0752-2883600(传真),0752-2883602(办公室)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医院动态

广东医改 | 为全国医改贡献广东方案与广东智慧

新一轮医改以来,广东全力实施“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围绕“强基层、建高地、登高峰”,大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出了“软硬兼施”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张张闪亮的“医改名片”,为全国医改贡献了广东方案和广东智慧。

《南方日报》8月26日报道。

▼强基创优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强基层、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是广东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2017—2019年,广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七大类18个基层建设项目,改造建设189家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488家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10000间村卫生站,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级医院。为2277条贫困村配备“AI医生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全省基层新增3万多张病床、万元以上设备2.7万余台。56个县级急救服务体系构建完善,76种关键设备装备填平补齐。经过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2021年,广东47家中心卫生院全面升级。在河源紫金蓝塘镇中心卫生院,骨外科首席专家陈庠仑给病人讲解CT情况分析病情。

强基层医疗,留住人才是关键。

广东实施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工程,设立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提高村医补贴标准和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并按照每人每年1.2万、1万元标准核拨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费。广东还通过“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等系列措施,引导医疗卫生技术人才下沉基层。系列人才举措充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超4.5万人。至2021年底,广东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3.12人。

2020年,升级建设后的云浮市新兴县第二人民医院(稔村中心卫生院)组织医联体专家举办义诊活动。

为了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广东省创造性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推进基层卫生人才“县招县管镇用”,并单独开设基层高级职称评审系列等,让更多基层卫生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以“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为代表的广东省基层卫生改革经验,成为我国基层医改的典型案例。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广东增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

2019年起,广东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目前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全省70个县(市、区)共建设10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内实行“六统一”管理,并开展县域医共体医防协同试点。广东创造性地以县域内住院率作为考核县域医改成效的核心指标,引导技术、人才下沉,逐步形成按功能定位分工协作的县—镇—村分级诊疗格局。

2020年,升级建设后的梅陇镇中心卫生院医联体专家(外科)在指导当地医生进行模拟腹腔镜训练。

为了做强县级医院“龙头”,广东还派出54家三甲公立医院“组团式”帮扶78家县级公立医院,2022年又扩大到由73家三甲公立医院紧密帮扶113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这一举措入选2020年度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

目前,全省市域内住院率稳定在95%左右,县域内住院率稳定在85%左右,其中10多个县(市)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十三五”时期,广东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

▼高地登峰

高水平医院建设覆盖全省21地市

2018年6月,广东启动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支持建设50家高水平医院,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高水平医院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在政策上先行先试、在项目上优先安排,推动重点建设医院的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技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广东还布局建设5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组织排名前五的高水平医院“一对一”紧密帮扶河源、汕尾、潮州、揭阳、云浮5市的高水平医院,抬升薄弱地区医学“高度”。

创建区域医学“高原”的同时,广东也着力创建国际国内医学“高峰”,委省签约共建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全力打造呼吸、肾脏病、肿瘤、精准医学和心血管等五大国际医学中心。

目前,广东获批1个国家呼吸医学中心、1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分别入围首批综合类和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12家医院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全省拥有12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入选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广东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成果凸显。图为202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开展了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

自开展高水平医院建设以来,全省高水平医院在“技术、科研、人才、学科、制度、示范”六个方面实现全面提升。全省有48家医院获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以上,中山一院连续两年在全国综合医院排名第四。搭建了20个国家级和77个省级科研平台;新增国际、国内首创、先进水平前沿技术205项;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新增医学顶尖人才59人、医学领军人才97人。

广东还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和国际化“五大高地”。广东入选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全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落户广东省中医院。全省现有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8名、国家岐黄学者首席科学家2名、岐黄学者12名,青年岐黄学者5名,入选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团队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3个。

▼“三医”联动

率先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撬动医改的“牛鼻子”。近年来,广东省完善医保支付机制,系统推进复合付费方式,尤其是DIP(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紧密型医联体总额付费等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7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践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减轻住院患者经济负担、维护医保基金平稳运行、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全省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2020年建立全省统一的病种分值库,病种数量达到7981个;制定900多种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基层病种,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实行同病种同分值标准,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基层诊治。对169个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和56个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分值付费。2022年,全省病种数量达到8150个,中西医基层病种919个。

早在2016年,深圳在罗湖医院集团试点开展“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一方式有利于基层医疗集团主动将资源向基层、向居民健康倾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广东也启动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阳西县、和平县、连州市3个省级试点实施“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2020年,阳西县医共体医保结余资金1600万元,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按县、镇、村6∶3∶1的比例拨付用于医共体内人员薪酬。村医陈玉琼表示,她的年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其中,医保结余收入达8000多元。

▼健康广东

居民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效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下了坚实的公共卫生应急基础。

2021年,广东25家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医院已配备传染病床位10693张、重症床位2809张,77家县级公立医院配备传染病床位4534张、重症床位1146张。

疫情中,广东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省疾控中心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排查和一锤定音能力持续提升;各市疾控中心均具备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核酸检测、移动快速检测能力和全基因测序能力;组建三级流调梯队1.93万人,储备近600人的跨区域流调支援队伍;在全国率先建成智慧化多点触发疾病防控预警系统并投入实战应用。

广东省以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为重点,推进实施健康广东18项专项行动,构建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儿童期各阶段的三级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智慧医疗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广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签约共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全面实施信息便民惠民攻坚行动,打造50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探索未来智慧医院发展路径。全省90%二级公立医院、100%三级医院基本实现“一键诊疗”服务;41家省级医院、183家市级医院、253家县级医院、153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377个村卫生站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

2021年3月1日,全国首家全场景智能医院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落地建设。图为该院护士在智慧病房内工作场景。

广东在全国率先发放省级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创建全国首家网络医院、全国首家智慧药房,互联网医院实现三甲医院全覆盖。“粤健通”智慧便民服务平台汇聚了申领出生证、打疫苗、测核酸、健康信息管理等22项高频服务事项,日均服务491万人次。

广东大力塑造健康湾区,推动粤港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港澳药械通”是其中的创新举措,也是广东药品监管综合改革的代表。这一政策允许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实施1年多来,省药监局已批准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20个、医疗器械12个,指定医疗机构由1家增加到5家。

近年来,广东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79.31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0.1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13‰,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9年,广东在健康中国行动试考核中排名全国第一。

医改名片

县域内住院率:基层医改的“指挥棒”

2014年,广东通过对住院病人病案首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总结提炼出“县域内住院率”指标,形成能够综合评价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权威量化体系,为深化医改工作提供了看得见的“指挥棒”,为卫生投入、资源配置、医保支付等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以来,广东省以考核县域内住院率为总抓手,在基层能力提升、医保支付改革、财政投入机制、医院绩效评价等重点难点工作方面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2017以来,全省县域内住院率逐步提高,目前保持在85%左右。2021年,21个地市中,10个市达到80%以上,2个市达到90%以上;57个县(市)中,31个县(市)达到80%以上,10个县(市)超过90%。该指标得到国家层面充分肯定并在宁夏等省份推广。

城市医联体建设的罗湖医院集团探索

2015年8月20日,深圳市以罗湖区为试点,整合5家区属医院、23家社康机构和1家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启动以基层医疗集团建设为主的综合改革。

2018年,罗湖家庭医生走访辖区,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改革提出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康,大病不出罗湖”目标,打造了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强化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与配置,辖区内每万人口全科医生的配置数量由1.4名提升至5.7名。辖区内组建起370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50.7万人。

2022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已达833家。

2016年,深圳以罗湖区为试点进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同时居民可自由选择就医机构,居民在其他医院就医花费的医保费用,社保部门统计后从集团的总额中支付,倒逼集团通过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自愿留在社康。

历经7年探索,罗湖医院集团打造了“预防在社区、控制在集团、救治在城市”的体系,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正逐步实现,成为中国城市医联体建设的典范。

港大深圳医院的现代医院管理试点

2012年7月1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是深圳首家“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的公立医院。深圳市政府作为出资人,履行对医院的举办和监督职责。香港大学作为运营方,负责医院运营管理,委派院长。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药通”窗口。

医院集合了深港两地医院管理和制度优势,2021年入选委省共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同时入选国家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

在推行市场化用人机制、打包收费制度、全面预约诊疗制度、全科和专科有机分离、专科团队式服务等方面,港大深圳医院形成了显著的改革亮点。这些改革措施改善了医疗秩序、提升了医务人员职业价值,以相对较低的财政投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打造出现代医院管理的医改案例。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广东率先推进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建成省、广州、深圳3个采购平台,在全国首创多元化的平台运行机制和竞争模式。

广东明确,省内公立医院在三大集采平台自主择优选择,严格实施医院零加价,推动三大平台相互竞争、互为补充、优胜劣汰,群众得以享受优价保质的实惠药品。

在带量采购工作开启之前,省内3个平台实际上各自运行,3个平台的药价不互通、不联动。广东省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打破了3个平台间的壁垒,统一了全省集采目录范围内药品价格,让改革红利覆盖全省。

目前,广东省在采购品种数量、采购规模和采购主体范围上,均居全国之首,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31%。

医改荣誉

◎1

广州市成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市之一。

◎2

两个全国第一:

“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排名全国第一;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试考核排名全国第一。

◎4

广东医改经验4次入选国家级丛书: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经验入选中组部典型案例丛书和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做法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入选《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20)》蓝皮书典型案例;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广东入选案例数量全国居首。

国家卫生健康委连续4年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广东经验。

◎5

5次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连续5年上榜全国医改年度十大新举措;

连续5年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5次在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作经验交流。

◎10

超10个医改案例成为全国典型:

“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做法,“组团式”紧密帮扶,互联网医院建设,按病种分值付费,药品耗材集团采购,广州花都“村稳”改革,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建设经验,港大深圳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茂名市分级诊疗建设,阳西、和平、连州等地县域医共体建设等经验。

医改蓝图

在“十大方面”率先探索新经验新路径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医改办主任朱宏介绍,当前广东正全力争取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努力在“十大方面”率先探索新经验新路径。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改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广东将持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推进省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继续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一方面,持续推进高水平医院与国际医学中心建设,重点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做好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还将重点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网格化、一体化服务体系。

2022年,广州黄埔鱼珠街一名长者突发腰痛,家庭医生司徒浓柏上门问诊后为其推拿按摩。

“三医”联动改革是广东医改的重点。广东将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具有广东特色的以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全省集中统一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

广东还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实施高水平疾控中心综合建设项目,加快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级分类组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专家声音

●广东省的医改思路很清晰,对问题看得比较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在关键的点上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很务实,不张扬。广东的改革思路和改革经验,对全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

●茂名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系统整合为路径,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高位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落实,探索出一条可供相对欠发达地区借鉴的“市优、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分级诊疗改革路径。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付强

●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将强基层摆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通过大力推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等一系列举措,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形成了自己的亮点与特色。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申曙光

●围绕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总目标,广东坚持系统集成、协同推进,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既具广东特色,又可供借鉴的基层卫生治理新路子。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毛宗福

来源|南方+客户端、健康广东

审核|王运广

编辑|郑海燕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更多相关消息

推荐医生
张维芳
张维芳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陈汉谋
陈汉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感染性疾病

钟剑
钟剑 儿科 住院医师

儿科常见疾病,肾脏相关疾病等

陈秋如
陈秋如 儿科 住院医师

擅长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学习障碍、智力发育落后等疾病诊治以及正常儿童行为管理等

惠州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惠州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伏格列波糖片
伏格列波糖片

功效主治:改善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本品适用于患者接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没有...

谷赖胰岛素注射液
谷赖胰岛素注射液

功效主治:治疗成人糖尿病。

利伐沙班片
利伐沙班片

功效主治: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利伐沙班片
利伐沙班片

功效主治:1.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
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

功效主治:用于治疗糖尿病。

相关检查 更多»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有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彩照、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血管造...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检,也包括患...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有前庭眼动反射弧的眼震检查、前庭脊髓反射系统的平衡功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