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得“哇”声一片...听专家聊聊开学「分离焦虑」
开学在即
各大名场面即将在校门口上演:
孩子哭声连天
家长撒腿就跑
老师围追堵截
上学仿佛变成了上战场......
在心理学家看来
这其实是孩子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是指对特定依恋对象的分离,有明显和过度的恐惧或焦虑,这在儿童、成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例如,6至8个月婴儿的“认生”、2至4岁小朋友不愿意去幼儿园、成人不愿意和伴侣分开、母亲不愿意和孩子分开等等。
分离焦虑表现可能包括:情绪低落或烦躁、对于平时的爱好觉得索然无味、胃口变差,严重者会出现发烧、呕吐、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
影响分离焦虑的因素有哪些?
1、自己的依恋类型
依恋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混乱型。不同的依恋类型对分离的反应不同: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能给对方安全的空间,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则渴望获得亲密关系,但是又怕对方会抛弃自己,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害怕建立亲密关系,自己很少信任、依赖他人,也不想他人依赖自己,较少表现出分离焦虑。
混乱型依恋的情况比较复杂,混合了前述的特点。
2、依恋对象的依恋情况
依恋对象的依恋状况也会对自己造成影响,即你焦虑与否取决于Ta的依恋情况。
Ta的依恋情况从这两个方面影响你:
一是Ta和亲密对象之间的关系。
比如,母亲是你的依恋对象,父亲是你的亲密对象,如果母亲和父亲相亲相爱,那么你的安全感就会很高。
二是Ta的依恋经验。
比如,你的依恋对象老王总是秒回讯息,下班、放假都陪着你,始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那么,老王这人就属于安全型依恋,你也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3、自己的依恋类型
个人的认知和行为受到早期经验的影响。如果个人已经体验过分离焦虑,并且建立起了良好的应对方式,那么分离再次来临时,就能更好地接受。
比如,小朋在刚入学的时候有过分离焦虑,后来他在学校交到有趣的朋友,也学到了新奇的知识,自此,上学对他来说是件愉快的事情。当再次返校学习时,小朋就不容易分离焦虑了。
开学在即,注意预防分离焦虑:
孩子们入园、幼升小、小升初,每一次“升级”都是一次分离的考验。特别新入园或入学的孩子,分离焦虑更容易出现。
另外,孩子的分离焦虑呈二元化。所谓二元,既有家庭照养人(比如父母、爷爷奶奶)的焦虑,还有孩子的焦虑,甚至家庭照养人焦虑的程度要远高于孩子的焦虑。特别是那些平日里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的家长,其焦虑程度往往会高于孩子本人。因此,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面对分离焦虑,都需要干预。
克服分离焦虑应该怎么做?
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1、根据既定的开学时间,让孩子提前1至2周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开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的节奏。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穿衣、吃饭、如厕等。
3、对于即将进入托班、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可以指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听指令、懂礼貌、能合群;对于幼升小的孩子,家长可以侧重于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如: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等。
4、在家中多点谈论有关校园的一些趣事,对于新入园入校的孩子,可以先带他们到新环境提前熟悉,多点引导孩子,缓解压力。
5、遇到孩子抗拒上学的情况,家长不能纵容,应坚持送其上学。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半日制过渡到全日制。
6、家长应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无形中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7、当发现孩子的症状持续没有好转,甚至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时,如出现胸闷、大喘气、头疼或腹痛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专家介绍
钟欣
心理科副主任
精神病学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
东莞市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委
东莞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与心身医学副主委
医学硕士,应用心理学专业。从事精神科及心理治疗临床工作十余年,接受中德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儿童强迫症,儿童情绪障碍等药物治疗;擅长精神分析取向的个体心理治疗、动力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NLP和危机干预治疗等;擅长青少年成长问题、亲子教育问题、婚姻家庭问题、职业规划中心理问题的心理干预;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的助力性心理治疗。
李树龙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东莞市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
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抑郁症、躁狂症、焦虑障碍、失眠症、躯体化障碍(各种检查结果正常的身体不适)、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诊断与治疗、高压力人群的心理减压;注重结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各类精神心理疾病。
冉昌华
主治医师
曾担任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二科主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06年被共青团广州市委特聘为首批社区心理咨询师、广州市海珠区社区教育专家。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强迫、幻觉及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对各种不明原因的躯体不适感有独到的见解。
胡巧
主治医师
从事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躯体化障碍(各种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躯体不适)、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简介
东莞康华医院心理科是医院特色科室之一,致力于为各种有心理障碍或严重心理紊乱的病人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科室设有独具特色的失眠专家门诊、儿童心理专家门诊、心理治疗专家门诊、心理评估室和集体心理治疗室等。在临床诊治和心理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拓性地以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及疑难杂症。
往期回顾
医师节|今天,向“医”如既往的你们致敬!
医心向党守初心护佑健康勇担当——我院开展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
聊天必备!Q版康康华华与大家见面啦…
作者:心理科胡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