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进入高发期,预防工作要做好
谈到蚊子传播的疾病
大家肯定都听过疟疾的大名
另一种蚊子传播的疾病——登革热
又有多少人了解呢?
登革热的症状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
感染科医生给你解答↓↓↓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又称骨痛热症,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为高发期。
千万不要小看这轻轻一咬,据估计,每年约有5000万-1亿人感染本病,死亡率2.5%。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曾多次爆发登革热疫情。2014年仅广东一省就报告4万多例感染者。
症状有哪些
登革热病毒由蚊子的唾液进入皮肤,在原处复制后往深处淋巴结移动,再散布至全身,有些病毒在蚊子吸血的时候直接混入血液中,潜伏期为3-14天,多数在1周内出现发热、极度疲乏、肌肉骨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重症患者还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便血、呼吸困难、休克等表现,死亡率高达20%。
哪些人群易感染重症
出现重症的原因关键在于重复感染。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不同血清亚型(Ⅰ、Ⅱ、Ⅲ、Ⅳ型),各血清型之间有交叉抗原性,最初感染过其中一种后,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对这一型的病毒终身免疫,但这种抗体往往不能抵抗其他3种病毒,甚至还会加重他们的毒性。
一般说,我们体内的巨噬细胞,能直击捕获并消灭入侵病毒,但登革热病毒的目标正是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由于这4种病毒亚型属于同一家族,而那3种没有感染过宿主的近亲病毒也能被抗体标记、被巨噬细胞标记,成为病毒伺机接近巨噬细胞的通行证,它们被巨噬细胞吞入体内后便开始迅速复制,子代病毒源源不断离开巨噬细胞,全身播散,这种现象被称为“抗体依赖型增强”,是登革热的四种病毒亚型交叉感染的典型特点。
以前,四种病毒亚型分布在不同地区,交叉感染几率小,但随着病毒全球化传播,重症登革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不过只要尽早诊断,积极治疗,绝大多数病人都能挽回生命,在医疗条件好的地方,死亡率可以控制在1%以下。
有研究表明,除了二次感染者外,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肝硬化、慢性肾病、哮喘、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患者,孕妇,肥胖或营业不良、老人或婴幼儿发生登革热重症机会更高。
怎样预防登革热
对付登革热,积极预防是关键。
作为一种蚊媒传播疾病,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以下做法能帮到你。
家庭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
适时、适当使用驱蚊、防蚊装备,避免在蚊子多的地方逗留
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及时清理屋前屋后的积水
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止蚊子进入
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来源:感染病中心
作者:郑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