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公立医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71号 电话:0851-5609789(咨询) 8612540(门诊部)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医院动态

【小材大用】燥湿行气——草豆蔻

草豆蔻

豆蔻丁香,待则甚、如今休也。

争知道、本来面目,风光洒洒。

——《满江红》宋•葛长庚

豆蔻,古代常常用来形容女子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中药家族中也有以“豆蔻”命名的子实类药物,如燥湿行气的草豆蔻、化湿行气的白豆蔻、温中行气的肉豆蔻、以及温中燥湿的红豆蔻,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冠以“豆蔻”之名的中药,大都具备燥湿、行气、温中的功效,其作用以脾胃为主,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些冠以豆蔻之名的药物时,应该如何系统的认识它们呢?本期的中药诸子,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草豆蔻。

基本信息

药物来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别称——豆蔻《名医别录》,漏蔻《南方异物志》,草果《通志》,草蔻《本草从新》,大草蔻《药材资料汇编》,偶子《中药志》,草蔻仁、飞雷子、弯子《广东中药》。

道地产区——海南、广东雷州地区以及广西玉林为其道地产区。

生长环境——生于温暖湿润及半荫蔽的环境。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冷痛、嗳气呕逆等症。

使用注意——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

本草溯源

草豆蔻,始载于《名医别录》,写作“豆蔻”。“凡物盛多曰蔻。”(《方言》西汉•杨雄),“豆蔻之名,或取此义。豆象形也”(《本草纲目》)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药性以辛温为主,针对心腹痛等中焦症状。

《新修本草》:“豆蔻,苗似山类,花黄白,苗根及子似杜若”——草豆蔻在《唐本草》里被称为豆蔻,与《别录》一致,并且原植物形态与杜若相似。

《本草图经》:“豆蔻,即草豆蔻也。苗似芦,叶似山姜,杜若辈,根似高良姜,微有樟木气。花做穗,嫩叶卷之而生,初如芙蓉,穗头深红色,叶渐展,花渐出,而色渐淡,亦有黄白色。其实若龙眼子而锐,皮无鳞甲,中子若石榴瓣。南人采当果,实尤贵。……生南海,今岭南皆有之”——首次提出了豆蔻即草豆蔻,并对植物外形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指出草豆蔻产于岭南,与现在《中国药典》所载草豆蔻品种描述基本相符。

《海药本草》:豆蔻,其根似益智,皮壳小厚,核如石榴,辛且香,蒳草树也。叶如芄兰而小,三月采其叶,细破阴干之,味近苦而有甘。——对草豆蔻的根、皮、核、叶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本草蒙筌》:“交趾多生,岭南亦有。苗类杜若梗,根似高良姜,花作穗,嫩叶卷之而生,叶渐舒,花渐出,如芙蓉淡红,实结苞,至秋成壳而熟,秋方老,壳方黄,似龙眼微锐,外皮有棱,无鳞甲,中子连缀,亦似白豆蔻多类,甚辛香。”——《本草蒙筌》对草豆蔻全株的描述,详细阐述了其原植物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为草豆蔻与白豆蔻的区分,提供了参照。

《本草纲目》:“草豆蔻、草果虽是一物,然微有不同。今建宁所产豆蔻,大如龙眼而形微长,其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缩砂仁而辛香气和。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浓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气。彼人皆用茶及作食料,恒用之物。广人取生草蔻入梅汁,盐渍令红,曝干荐酒,名红盐草果。其初结小者,名鹦哥舌。元朝《饮膳》,皆以草果为上供。南人复用一种火杨梅伪充草豆蔻,其形圆而粗,气味辛猛而不和,人亦多用之,或云即山姜实也,不可不辨。”——指出了不同产地来源冒充草豆蔻使用的几种品种。

通过对比分析历代本草著作对草豆蔻的描述,同时参照其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名医别录》开始,对于草豆蔻与白豆蔻没有严格区分,存在混用的情况;自《本草图经》开始,首提“草豆蔻”名称,开始将二者加以区分,但是由于二者功用大抵相同,在一定阶段范围内,混用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也为我们在实际中使用草豆蔻加以警戒。

药物辨识

性状辨识:①蒴果,长圆形,两端稍尖,长1.5~2.5cm,直径1~1.5cm;②表面灰褐色,种子团表面略光滑,其间有白色隔膜分为三瓣,每瓣种子数枚,种子间粘连紧密,为卵圆状多角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假种皮,种脊为一纵沟,一端有种脐。③质硬,沿种脊将种子剖成两瓣,纵断面呈斜心形,种皮伸入种脊约1/2;④气香、味辛,微苦。

主要成分及质量评价:主要含挥发油、黄酮、多糖等成分,其中挥发油类成分(如1,8-桉叶油素,月桂酸等)、黄酮类成分(如山姜素、乔松素等)以及二苯庚烷类成分是草豆蔻的特征性成分。

以个大、饱满坚实、气味浓者为佳。

药性探讨

草豆蔻,辛热香散,功与肉蔻相似,但此辛热燥湿除寒,性兼有涩,不似肉蔻涩性居多,能止大肠滑脱不休也。又功与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风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见当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热浮散,专治瘴疠寒疟也。故凡湿郁成病,而见胃脘作疼,服之最为有效。若使郁热内成,及阴虚血燥者,服之为大忌耳。《本草求真》

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朱震亨)

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本草纲目》

现代药理作用

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作用——草豆蔻挥发油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显著提高胃溃疡抑制率、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及胃酸浓度。

促进胃肠动力——草豆蔻提取物能够促进血液和胃肠道MTL、SP的含量增加,促进胃肠蠕动。

镇吐——草豆蔻提取物中的二苯庚烷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吐止呕作用。

抗炎——草豆蔻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挥发性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抑制某些炎性因子水平(如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或者挥发性成分抑制炎症早期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少炎性物质渗出等有关。

豆蔻汤《圣济总录》——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候。治疗冷痰呕逆,胸脯不利等症。

豆蔻汤《博济方》——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等症。

仅供鉴赏,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和书籍

供稿:胡万福

一审:李广松

二审:葛从军

三审:李玲

推荐医生
王敏
王敏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吴光炯
吴光炯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孔德明
孔德明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擅长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胡捷
胡捷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应用心身综合疗法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多动症、神经衰弱、偏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及亚健康状态、不良情绪的处理等。

贵阳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贵阳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聚甲酚磺醛溶液
聚甲酚磺醛溶液

功效主治:妇科: 用于局部治疗宫颈及阴道的局部炎症(如细菌、滴虫和霉菌感...

复方庆大霉素膜
复方庆大霉素膜 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适用于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腔溃疡。

复方庆大霉素膜
复方庆大霉素膜 福州海王金象中药制药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适用于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腔溃疡。

复方庆大霉素膜
复方庆大霉素膜 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适用于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腔溃疡。

复方庆大霉素膜
复方庆大霉素膜 金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

功效主治:适用于复发性口疮、创伤性口腔溃疡。

相关检查 更多»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检,也包括患...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有前庭眼动反射弧的眼震检查、前庭脊髓反射系统的平衡功能检...

身高测试
身高测试

身高测试是测试人体身高,与体重测试相配合,评定人体的身体匀称度,评价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