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秋燥起,吃啥好?
出伏后,秋天阴气渐长,万物成熟。养生应以滋阴润燥、养肺平补为主,秋季在脏属肺,肺为娇脏,喜清肃如濡润恶燥,所以,秋季宜多食甘润养阴之品及蔬菜水果类食物,慎食辛辣煎烤之物。下面介绍一味秋季常见的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百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用和药用价值高,是秋天常见的药食两用之品,挑选时以鳞叶均匀、肉厚、质硬、筋少、色白、味微苦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肺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营养成分:每100g中含蛋白质3.2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38.8g、不溶性膳食纤维1.7g、维生素C18mg、维生素B10.02mg、维生素B20.04mg、烟酸0.7mg、钠7mg、镁43mg、磷61mg、钾510mg、钙11mg、铁1mg、锌0.5mg、锰0.35mg、铜0.24mg、硒0.2ug。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多糖类苷类等成分,有提高免疫力、镇咳祛痰、平喘安眠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百合具有镇咳、祛痰、镇静、抗炎、抗缺氧、抗疲劳、抗抑郁、免疫调节等作用。
饮食禁忌: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虚寒及脾胃不佳者忌食。大量服食时宜慎。
(图源:百度图片)
绿豆百合粥
材料:
鲜百合50克,绿豆100克,粳米适量。
做法:
绿豆、粳米或糯米,加水适量煮熟,再加入洗净的鲜百合略煮片刻即可。在食用之前,加入白砂糖或者冰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咽喉干咳、热病后余热未尽、烦躁失眠等症的治疗。
(图源:百度图片)
蜜蒸百合
材料:
百合30克,蜂蜜适量。
做法:
百合与蜂蜜放碗内拌匀,入锅隔水蒸熟食用。
功效:
滋润心肺,润肠通便。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久咳、口干、痰少及肺热胸中烦闷。(《圣惠方》)
(图源:百度图片)
百合莲子汤
材料:
百合70克,莲子100克,冰糖25克,枸杞适量。
做法:
将百合、莲子用温水清洗干净,之后放锅中,加水,蒸熟之后加冰糖和枸杞,之后再蒸化冰糖。
功效:
养胃缓痛,补心安神。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胃脘痛、心脾虚或心阴不足的心烦不眠症。
(图源:百度图片)
百合银耳羹
材料:
百合50g,去心莲肉50g,银耳25g,冰糖50g。
做法:
银耳泡发去蒂,洗净;百合、莲肉加水煎煮,沸后加入银耳,文火至汤汁稍黏,加冰糖。每日1次,连服数日。
功效:
用于失眠、健忘、心悸等。(《药膳治百病》)
(图源:百度图片)
百合玉竹鲜淮山炖甲鱼
材料:
百合20g,玉竹10g,桂圆10g,鲜淮山200g,甲鱼1只(约500g),瘦肉200g,鸡脚2对,生姜2片。
做法:
百合洗净浸泡30分钟,玉竹洗净,鲜淮山去皮切小块;甲鱼宰杀去头、爪尖、内脏,用80度开水烫过,去衣膜,斩件;瘦肉、鸡脚处理后,与甲鱼一同焯水。将所有原料及沸水放入炖盅,加盖,隔水炖2小时,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
用于滋补肺肾,止咳平喘。(《中医药膳食疗》)
(图源:百度图片)
百合桔梗鸡蛋清
材料:
百合20个,桔梗8g,五味子4g,鸡蛋清2个。
做法:
百合、桔梗、五味子洗净,煎半杯,去滓,加入鸡蛋清,热服。
功效:
用于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的声音嘶哑。(《药食同源祛百病》)
(图源:百度图片)
香菇烧百合
材料:
鲜香菇200g,鲜百合100g。
做法:
将香菇切丝,百合掰开浸泡水中。先将香菇放入锅中煸炒,炒软后加入百合,接着加入适量水,再加入适量盐,炖至入味,收汁即可。
功效:
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心神不安,潮热出汗,难以入眠等。(《中医药膳食疗》)
(图源:百度图片)
莲子百合瘦肉煲
材料:
百合30克,莲子30克,猪瘦肉200克。
做法:
莲子、百合洗净,用清水泡1小时;精瘦肉洗净,切块焯水。所有材料放入砂锅,倒入清水,加盖,大火烧开,转小火煮约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清润肺燥,止咳消炎,是特别适合白露节气食用的一道养生汤。
中山市中医院编辑部
二审:刘卫红
三审:肖小华
下一篇:医师节特辑︱今天的C位属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