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身高管理 父母常见的几个误区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身高管理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家长对身高管理缺乏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误区都有哪些:
1
身高还需要管理吗?
答案是:当然。
身高就像体重、血压、血糖这些健康指标一样,也是重要的健康指标,需要很好的管理才能够发挥到合适的状态。
2
身高管理就是打生长激素吧!
答案是:不是的。
身高管理需要饮食、睡眠、运动、情绪、药物、营养素等全方位个性化的综合管理,绝不仅仅是打生长激素。打生长激素,只是在疾病状态下或者其他成本低、易接受的方法应用后,仍不能获得理想身高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
3
身高管理得花很多钱和时间吧?
答案是:不一定。
身高管理中的饮食、睡眠、运动、情绪、药物、营养素的管理成本低、在家可以方便执行,不会造成太大经济以及生活负担。
4
孩子爸妈个子都高,孩子肯定矮不了。
答案是:不一定。
事实上遗传因素只能决定身高的70%,饮食、睡眠、运动、情绪、药物、营养素,这些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能达到30%。千万别小看这30%,它意味着即使父母个子不高,孩子也完全能达到理想身高。相反环境因素管理的不好,父母都很高的孩子个子却不理想的也比比皆是。
5
身高可以青春期再管吗?
答案是:越早越好。
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科学统计表明:孩子出生第一年约长25厘米,第二年约长10-11厘米,3岁到青春期之间,每年长高不少于5-8厘米,而青春期期间,则每年平均长高不应少于8厘米。如果某个或每一个阶段的生长速率掉队了,将会为最终身高留下隐患。也就是说,身高管理开始的年龄越早,成本越低,收到的成效越显著。身材矮小的孩子等进入青春期以后、骨骺接近闭合时再进行身高管理,难度就会增加。
6
有“晚长”这个说法吗?
答案是:有!但是测了骨龄才知道。
晚长是以骨龄落后为前提的。而时代变化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过剩,往往骨龄提前的多;不同于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营养不足,骨龄落后的多。
7
吃的越多长得越高,对吗?
答案是:不是的。
吃太多,尤其是过多地进食高热卡食物,可能会引起肥胖。目前研究发现脂肪可以分泌雌激素,促进骨骺发育成熟,导致骨龄超前,从而影响身高。因此强调营养要均衡,不要过度。
8
长高偏方有助于长高吗?
答案是: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
小公鸡、田七、海马这些药材食材,是否真的能助长?门诊经常会被家长提问,总的来说,这些药材、食材搭配,长期吃可能导致骨骺线提前闭合,反而可能长不高;而且,也会使身体吸收更多的激素,可能提前启动性腺轴,出现性早熟症状。虽然孩子短时间内身高猛长,但压缩了长高的整体时间,是真正的拔苗助长,最后反而落后了。人参、蜂王浆、花粉、鸡胚、动物初乳等也不建议儿童食用。
总结一下,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身高管理的重要性,或者之前对身高管理有误解,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也更加了解了。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在身高管理以后,不但个子长高了,抵抗力也变强了,学习效率更高了,人也更有自信了!
还等什么呢,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