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系列科普:上肢麻痛老不好,斜角肌上找“解药”
很多患友会睡到半夜会因上肢麻痛而醒,要坐起、站立或用力甩手后才能缓解,担心是颈椎部神经或脊髓压迫,但是到医院做完颈椎MRI/CT检查,却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压迫。那是什么原因呢?
走进斜角肌
众所周知,麻、痛等感觉是由神经支配的,上肢的麻痛感觉是由臂丛神经支配的,上肢出现麻痛感觉等异常,要考虑臂丛神经出现了问题。臂丛(brachialplexus)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经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之间)走出,行于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后方进入腋窝。从臂丛神经的组成及走行我们可以知道,臂丛神经容易受卡压的地方有三处:第一处是神经根前支起始部分,由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引起;第二处是神经根行走椎间孔处,由骨质增生、椎体不稳等引起;第三处就是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痉挛、增粗压迫引起。前两处的压迫通过颈椎MRI、颈椎CT可以明确。如果出现上肢麻痛的异常感觉,而颈椎CT/MRI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压迫,我们就要考虑是斜角肌的问题。
一、什么是斜角肌?
斜角肌是人体颈前部的一个肌群,分为前、中、后斜角肌以及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小斜角肌。
1、前斜角肌
起点:前斜角肌在C3~C6颈椎横突的前,后结节均有起点,特别是在C3、4横突的后结节的起点,其中显著者形成一条肌束从C5神经根下方由后上向前下汇入前斜角肌肌腹。
止点:第一肋骨的上面的斜角肌结节。
2、中斜角肌
起点:中斜角肌起于C2~C6或C2~C7横突的前后结节,在前结节的起点,有的位于结节顶部,有的位于结节中部,有的位于结节沟底前面,有的位于沟后侧。横突后结节均有腱性起点。
止点:第一助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以后的部分。
3、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的后方,可认为是中斜角肌的一部分。
起点:自下3个颈椎(4~6颈椎)横突的后结节,肌纤维斜向外下方。
止点:第2肋骨的外侧面中部的粗隆。
一、为什么斜角肌损伤会引起上肢麻痛?
在胸廓上口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及锁骨下静脉从前中斜角肌之间穿过,当前中斜角肌肥大或痉挛,就会对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造成卡压,引起上肢麻痛等症状。
三、什么是前斜角肌综合征?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由于前斜角肌的肥大或痉挛,使胸廓上口处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和锁骨下静脉受到前斜角肌的压迫,刺激产生的症候群,可引起一侧肩与上肢尺侧放射性疼痛,手部发冷、变紫、麻木等症。
1、临床症状
(1)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肩臂疼痛呈进行性发展。一般常影响到颈、肩、臂(内侧臂)及手部尺侧,也有些患者可向前胸、肩胛骨屈放射。在锁骨上窝常有压痛,临床上多因臂丛下干部受压机会较多,从而可发生尺神经支配区的麻木、刺痛,异常感觉,皮肤知觉,皮力均可下降,病程长者,后期可出现手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
(2)动脉受压症状:表现为患者肢缺血性瀰漫性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下降、苍白和容易疲劳,后期可出现溃疡或坏死,偶尔伴有雷诺现象。
(3)静脉受压迫症状:表现患肢静脉怒张、水肿,手指发僵不灵活,发绀,后期可由于静脉血栓造成持续性水肿。
(4)肌肉症状:患肢小鱼际肌肉萎缩,握力减弱,持物困难,手部发胀及笨拙感。
2、体征
(1)艾迪生(adsons)征:亦称前斜角肌试验、血管试验,病人取坐位,仰头并将下转至患侧,上肢外展,做深呼吸后屏住呼吸,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也有主诉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2)超外展试验:患者取坐位,上肢从侧方被动外展,高举过肩至头,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症状加重,即为阳性。
四、斜角肌损伤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造成斜角肌劳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例如:长时间看手机、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长时间提重物牵拉。
另外瘦高且脖子细长的女性极易发生斜角肌紧张。
五、如何自我判定斜角肌损伤?
1、将头转向疼痛一侧,并且低头使下巴至锁骨上方的凹陷处,引起斜角肌近端或远端的疼痛。
2、患者外展肩关节至水平位,并屈肘90度;接着肩关节继续外展使肘关节置于额头上方。该动作提高肋骨、增加锁骨下间隙能使上肢疼痛立即或数分钟内缓解。
3、手指伸直时屈指测试,当近远指间关节不能完全屈曲,而使手部不能握紧时,应考虑为斜角肌损伤。
如何预防斜角肌损伤?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看手机、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容易引起斜角肌紧张的动作。
2、睡眠时枕头高度合适,不要过低或过高,以防止此肌肉僵化。
3、减少头部前伸姿势
4、自我拉伸
如何治疗斜角肌损伤?
1、按摩
压揉斜角肌起止点放松斜角肌。
2、手法拉伸
即患者头部健侧侧屈,被拉伸侧的手压在臀下做固定,对侧手跨过头部协助头部侧屈。当脸部向侧屈同侧旋转时,拉伸后斜角肌;脸部不动时拉伸中斜角肌;脸部向患侧旋转时,拉伸前斜角肌。
3、可视化微创治疗
如果按摩及手法拉伸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可以运用超声引导下的可视化针刀松解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用小针刀对斜角肌筋膜及椎前筋膜进行松解。该方法具有安全高、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深受广大病友青睐。
科室简介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4年,其前身为理疗科,1997年成立神经康复中心,成为江西省内首家康复中心,2005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目前开放床位100余张,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内外康复兼顾”特色的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康复医疗中心。
科室拥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江西省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西省五一劳动奖、江西省名中医。近年来,科室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6项,省科技重点计划和自然基金重点计划10项,其它省厅级课题20余项。先后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6项,参编专著6部,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目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江西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挂靠单位、江西省骨骼系统疾病中医疗法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细胞治疗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骨与神经再生康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康复医学科(骨科疾病康复)领先学科,是第一批“江西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全国首批“重症康复培训基地”、全国肌骨超声联合培训基地及“长三角智慧康复”联盟会员。
作者: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兰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