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变“紫人”,吃便宜盐差点要了他的命!
百味盐为先,任何一种烹饪技法中,盐都是最常用最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下面这种盐可千万别再买了,因为微量摄入就可能危及生命!
近日,76岁的蒋大伯吃完午饭后,突然嘴唇和双手末梢都变成紫色,同时还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小便失禁等症状,情况紧急,家里人立刻将他送往了济南市人民医院(原莱芜市人民医院)急诊室!
被送到医院时,蒋大伯的氧饱和度已处于极度低值,急诊室的医护人员立即给他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抽血化验。血液化验结果提示:大伯的高铁血红蛋白数值高达60(标准值为0-1.5%)超标近40倍!
在医护人员的追问下,家属回忆到,蒋大伯中午服用了自制的咸菜,且该咸菜是其在外购买的低价盐腌制的。结合蒋大伯的临床表现和高铁血红蛋白数值,诊断其为亚硝酸盐中毒。
确认病因后,急诊医护团队立即“对症下药”,蒋大伯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复查高铁血红蛋白指标下降,第三天完全正常后康复出院!
其实,导致蒋大伯中毒的罪魁祸首就是他购买的“低价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外观和味道都与食盐相似,价格相对低廉,但该物质有毒性,能把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造成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口唇、指尖变成蓝色等症状,摄入0.3-0.5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g可致死。
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不购买私盐,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盐”类物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糖食用,不采购、存放和使用亚硝酸盐;减少食用加工肉、颜色鲜艳的熟肉制品。部分商家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让肉制品有更好的卖相,会违规使用较多的亚硝酸盐,如果经常食用,会导致摄入过量;避免食用腌制不久的蔬菜。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但在腌制2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会降低;少吃剩饭剩菜。如有剩菜剩饭应当尽快冷藏保存,并在食用前把菜整体加热到100度,至少保持沸腾3分钟;新鲜蔬菜尽快食用,勿久放。绿叶蔬菜中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存放时间过久,在一定条件下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尽量食用新鲜蔬菜,不要存放过久。
如何科学挑选食盐
对于盐的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去掉胶垫啤酒瓶盖的食盐约为6克)。对于盐的选择,建议健康人群根据不同盐的特点,交替食用。
碘盐: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合成元素,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对于孕妇、儿童来说很关键,而人体自身并不能合成碘元素,所以加碘盐是我们日常食用最多的一种。
无碘盐:对于甲亢病人来说,需要食用无碘盐。同时饮食中也要避开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水鱼等。另外,居住在水碘含量高于150ug/L的地区,可以选择无碘盐。
低钠盐:低钠盐就是用一部分“氯化钾”代替“氯化钠”,从而达到控制钠含量的目的。食用低钠盐可以有效防控高血压,是高血压患者的“福利盐”!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自身血钾较高,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不宜吃低钠盐。
腌制食品需注意:腌制环境要卫生,腌制器具要消毒,选用菜品要新鲜;要使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到未发酵时的水平至少需要12天,建议多腌几天后再食用较为安全;在腌制的过程中,食盐水浓度一般以5%为宜;腌制时适量加入生姜、大蒜等,可降低亚硝酸盐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