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患者缺药紧急求助,市四医院解“燃眉之急”
叮铃铃,叮铃铃。傍晚17点半,市四医院社区防治部接到了一通来自成华区精防办的“紧急来电”。
这通来电让社区防治部紧张了起来。
紧急求助:
疫情封控下,遭遇断药危机
电话中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现在封控区有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药快吃完了,必须尽快开药。”
这通电话由社区防治部的工作人员代光智首先接到,她接到电话后立即向负责人何昌九反映情况。何昌九也紧张起来,嘱咐代光智务必按照规定流程迅速为患者送达药品。
何昌九说:“面对在封控区药品缺乏的情况,医院有顺畅、快速的流程。而且社区防治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十分熟悉这套流程,保证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能以最快速度独立解决问题,避免因为来回沟通协调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代光智立即向区精防办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原来,该患者患有抑郁症,一直长期服药。由于疫情,他被封控在家,无法出门开药,手头上的药物也快吃完了。同时,该药物只有三级专科医院才有,在其他医院是没有的。因此,成华区精防办人员得知情况后,就立即联系了市精防办(即市四医院社区防治部)。
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来说,很多人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尤其是患者不能出现断药的情况,否则有可能造成病情波动。因此,这就意味着,药必须在第二天上午送达。
深夜行动:
线上沟通,确认患者情况
为了进一步确认患者情况及信息,患者需要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号”上面挂号。挂号后,系统内会显示患者以往的用药情况。这样,既能保证患者信息属实,又能看到此前的用药处方。
而精神心理类疾病开药和其他疾病有着不同之处。精神心理类疾病的药物不能任意开具,每次必须有一个专业医生评估情况,由医生来开出处方,再进行取药。“所以,晚上就得让患者挂上第二天的号,我们才能帮他找到专业医生开药。”代光智解释道。
因此,晚上代光智匆匆吃完晚饭,就开始和区精防办的人员沟通,向精防办人员详细讲解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号”上挂号的具体流程。同时,请区精防办人员同步指导患者在线上进行挂号。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和患者沟通?这是出于患者自我保护隐私需要,因此他请熟悉的区精防办人员代为转达相关信息。
深夜近11点,代光智等来了区精防办人员的消息:患者已经挂号成功了。看到这条消息后,她才敢入睡。
解除危机:
送药到家,1小时紧急送达
次日早8点,代光智立即找到了医务部的医生罗凡,请她通过患者在系统内的信息和目前情况,进一步评估药物用法、用量是否合适。
8点15分左右,医生确认完毕后,开出处方。她带着处方缴费并取药。药终于到了手上。
8点33分,顺丰同城来医院取药并送往成华区精防办。
早晨近9点,区精防办人员确认收到药品,并会立即送到患者手中。
至此,该患者的“断药危机”彻底解除。
据社区防治部负责人何昌九介绍,面对在封控区药品缺乏的情况,有着两方面的解决流程。
一方面,作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区4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指导机构,在本土疫情初期医院就组织全部48个点对点的医生和社区精防人员联系,了解患者的是否缺药、病情是否稳定。如果有缺药的情况出现,患者可以和自己对口的社区精防员反映,再由精防员和医院的点对点医生联系。“我们点对点的医生都是24小时开机的,随时都可以联系得到。”何昌九说。
另一方面,作为23个区(市)县的技术指导机构,市四医院虽然不直接对接其他辖区内的患者管理,但是一旦区上出现特殊情况(比如上述的特殊药品缺乏),可以随时和市精防办(即市四医院社区防治部)联系,由社区防治部协调处理。“简单地来说,我们起到的是‘兜底’的作用。确保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迅速地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End—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