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深圳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公立医院

地址:二门诊部,留医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福华路1号一门诊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解放西路147号 电话:075588359666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医院 > 深圳市中医院 > 医院动态

全国领先!深圳市中医院2020年度国考全国第16名!连续3年获A+!

与深圳经济特区共成长的深圳市中医院,始建于1975年,包含光明院区、福田院区、针灸医院和科教中心“一院四区”,下属机构有深圳市国医之窗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

医院于1995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1998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家非直属附属医院;

2012年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2019年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

2021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

近年来,这家医院临床与科研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取得优异成绩。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示范中医院”“广东省示范中医院”“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东省文明中医院”“广东中医药强省项目中医名院”“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及“全国卫生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先进集体”等称号。

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牢牢把握“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医院正以建设“一个中心”(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争创“两个前十”(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前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全国中医医院前十)为目标,

努力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综合性、研究型、智慧型、国家级中医名院和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为国家中医药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贡献更多的“深圳方案”“深圳智慧”。

以评促建

“国考”18项满分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被业内人士称之为

“国考”

,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国家监测指标数据,

综合衡量医院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后所发布的最权威、最官方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考核评价。

自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4号)以来,深圳市中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国家绩效考核工作为指挥棒,强化中医内涵,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突出专科的中医药特色,持续推进“西学中”培训项目,落实高水平中医医院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针对较为薄弱的环节,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及时总结经验,明确阶段目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逐步将绩效考核指标落实到医院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国家考核平台的34项监测指标,分别是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可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对公立医院进行评价。深圳市中医院有25项指标的得分率超过90%,其中医疗质量维度、满意度评价2个维度的指标得分率均达到90%以上,18项指标甚至拿到满分。

2020年,深圳市中医院承担大量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压力不断加大。面对百年一遇的疫情,全体员工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始终不忘悬壶济世的初衷,着力践行大医精诚誓言,努力塑造医者仁心风范,全院上下形成合力,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2020年2月17日,医院还选派了25名骨干,

作为国家第四批中医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负责C6病区组建和救治工作,创下重症清零、病人清零、零死亡、中医药参与治疗率100%、参与重症与危重症患者治疗率100%的成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020年2月,来自市中医院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深圳队队长刘禹翔主任(左一)为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内涵建设

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着力内涵建设,固本培元,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提供核心保障。

在深圳市中医院,从考核机制上,从医院文化上,从技术培训上,都强调以突出中医特色为导向。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这家医院的中医药“本色”: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保持在73%以上,高于国家监测指标满分值13个百分点;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超过国家监测指标满分值(62.3%)。

医院重视推进中医诊疗规范化建设:

医院重视推进中医诊疗规范化建设:

优化31个专业138个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对69个优势病种的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客观评价,

中医辨证施治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对改善客观指标总有效率高达85%以上。

医院重视创新中医诊疗模式:

医院重视创新中医诊疗模式:

探索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效率和规范性,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典型案例,全年逾百名疑难病患者受益。

市中医院刘元献主任为患者手术治疗耳鼻咽喉问题。

医院重视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医院立足中医诊疗特色及优势,围绕重大疑难危重症疾病开展中西医临床协作攻关,提升疑难及罕见病的诊疗能力,建成国家级冠状动脉功能学诊疗中心、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医院年门急诊量210万余人次,CD型病例比例60.07%,三四级手术比例42%,开放床位近1000张,年出院病人4万人次。

医院重视提升中医防治疫病能力,发挥深圳市中医药组长单位作用,编制《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促进中医药100%参与疫病预防、确诊病例及重症病例救治、无症状患者治疗及康复,以及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

高水平专科是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要素,也是医院品牌建设的关键。目前,深圳市中医院已形成国家、省、市重点专科梯队,现有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重点专科2个(肝病科、肾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中医肝胆病学、中医肾病学);国家中医重点专科3个(肝病科、肾病科、针灸科),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3个(脾胃专科、内分泌专科、神志专科);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中医名科4个;省中医重点专科19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1个;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25个。

深圳市中医院还是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护理联盟、深圳市中医医疗联盟、深圳治未病联盟、深圳市中医男科医疗技术专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抗痛风联盟、深圳市中医护理区域联盟牵头单位,联合各联盟单位进一步深化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有力推动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深圳市中药制剂中心,医院充分整合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中药院内制剂、中药协定处方等协同发展优势资源,将中医药诊疗方案落实到临床实际应用中,推动中药协定处方研发、院内制剂申报、疗效研究及转化工作,推动院内制剂产学研一体化可持续发展。院内制剂使用在2019年基础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度较2019年度提升101.74%。

市中医院眼科专家沈志华主任运用针灸为患者治疗眼疾。

人才培养

厚植中医药人才沃土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

深圳市中医院紧紧围绕着以“人才引进做抓手、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使用是根本”的人才发展方针,逐步实现高精专人才建设战略,厚植中医药人才沃土,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借助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医院探索出了一条柔性引才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近年来,

医院先后引进了13个“三名工程”团队,其中包括吴以岭、张伯礼、刘良及刘保延等院士团队,张大宁、张学文、晁恩祥、韦贵康等国医大师团队。

这些顶尖的团队,带来优质资源,帮助医院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质的飞跃,培养了高层次人才35人、学科带头人26人。目前,在结项的7个“三名工程”人才团队中,1人荣获“广东省名中医”、1人荣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人荣获“深圳市地方领军级人才”、2人荣获“深圳市后备级人才”、1人荣获“深圳市医学菁英人才(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荣获“深圳市医学菁英人才(骨干人才)”、4人荣获“深圳市名中医”、3人荣获“深圳市优秀中医”、1人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

市中医院三名工程引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中医临床团队

不仅柔性引才,集聚重点发展领域,医院更是拿出最大诚意筑巢引凤,包括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切实生活问题,给予人才发展平台,给予业务资源支持等等,先后引进妇科、儿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心脏介入、眼科等学科带头人近20余人。医院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年均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走出去、请进来”开拓管理视野,提升队伍素质,着重培育学科骨干、后备人才、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近四年来送往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的就达到了380余人。作为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医院每年为深圳市培养近200名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合格率100%,理论考核在全国主基地和协同基地中排名第一,每年常规开展小讲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临床教学活动达3000余次,是全市开展临床教学活动最多的医院。

市中医院肝病专家童光东教授(左三)带领学生开展教学查房。

医院优化人才结构,现拥有在岗博士、博士后高学历医学人才220余人,高级职称600余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9人,省、市名优中医60余人;创建院士传承工作室4个、国医大师工作室8个,建设各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5个。

自古以来,凡成大医者,无不重视经典。笃学之、精研之,方可步入中医学大道。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深圳市中医院通过中医经典系列专题讲座、中医临床思维病历书写、中医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经典、用经典”的学术氛围。同时,医院开展西学中培训班,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学制两年,不少于900学时。目前已培养西医学科带头人及科室骨干80余人,进一步提高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服务能力。

临床教学相长,医院先后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和深圳市中医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现有博士生导师29名、硕士生导师122名,拥有临床教研室36个,已形成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圳市中医院还着力打造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近年来,医院持续开展管理硕士、博士招聘引进工作,拥有管理专业硕士46名、博士6名,培养专科管理人才26人;每年举办管理干部培训,并在全市率先举办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选派多名管理骨干到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进行脱产跟班学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见贤思齐,虚心求教;为促进各科室在实践中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及时做好管理经验的沉淀与推广,医院定期举办进修学习返院汇报会和管理工作经验分享会,邀请各项工作的“排头兵”登台亮绩交流。

市中医院的护理专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火龙罐为外国友人治疗肩颈问题。

传承创新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近年来,深圳市中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培育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提供动力保障。

2021年,医院获批国自然课题10项,科研课题资助金额1914万元,均创医院新高;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105万,同比增长61.5%;发表SCI论文81篇,多篇影响因子大于10,最高达37分。2022年申请国家自然课题标书达114项,申报数量创医院新高。

医院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临床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获认定8个专业)、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36个专业)、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深圳市民生重点实验室——针灸现代应用研究实验室、深圳市中药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3个深圳市医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肝病)建设单位、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医院拥有在研课题160余项,先后牵头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30余项。

据悉,在高水平医院建设中,医院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临床传承创新研究中心建设为基础,正在争创国家中医(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搭建多学科、跨专业临床研究协同网络: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化,布局“6个国家级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DME学科”临床科研一体化学科群;实施“3030计划”,每年院内立项临床研究课题30项,每项资助经费30万元,用于补齐薄弱专科科研资源短板,促进全院专科科研均衡发展。在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上,医院也正在着力助推形成一批国家级中医药标准、临床诊疗指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仅2021年就完成国际标准2项、国际指南2项、全国诊疗方案4项,引领中医肝病、中医整脊等学科发展。

智慧医院

“三位一体”提升管理效能

借助大数据管理、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

深圳市中医院凭借智慧医院建设,逐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高水平医院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根据高水平医院建设要求及“十四五”规划目标,深圳市中医院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为目标,围绕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智慧管理分级评估等工作,全面提升医院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助力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提升。

深圳市中医院是广东省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已通过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目前医疗机构最高等级),是目前全国唯一通过六级电子病历评审的中医医院,位列“智慧医院HIC中医医院”全国榜单榜首。该院正在开展互联互通五级甲等和电子病历七级建设。

该院充分利用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契机,以整合人财物、科教研为方向,对现有的运营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建设包含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供应商集中采购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消毒供应追溯系统等,有效地支撑了医院的日常运营。同时,正在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推动医院从质量效益型到精益管理型的转变。

目前医院已建成包含HIS、护理(移动)管理、检验、手麻、重症、血库、营养、治疗、质控、CDSS、VTE、检查检验(放射、超声、内镜、病理)图文报告、传染病管理、多功能多学科会诊、医政管理等在内的60多套医疗信息及医疗管理系统,形成了以HIS为基础,电子病历为核心,基于集成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完善的医疗信息化体系架构,实现医疗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利用,提升了对诊疗质量及风险的管理能力,为临床诊疗、患者服务、医院管理、科研等多个维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推荐医生
李惠林
李惠林 名中医工作室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

虢周科
虢周科 名中医工作室 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中风、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中医脑病

周大桥
周大桥 肝病科门诊 主任医师

内科疑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

高辉
高辉 肝病科门诊 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深圳重要疾病医院推荐
深圳重要科室医院推荐
相关药品 更多»
奥替溴铵片
奥替溴铵片

功效主治:适用于胃肠道痉挛和运动功能障碍(肠易激综合征,胃炎,胃十二指肠炎...

爱活胆通软胶囊
爱活胆通软胶囊

功效主治:溶解胆石。用于早期胆固醇性结石及孤立性、混合性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结...

爱活胆通软胶囊
爱活胆通软胶囊

功效主治:溶解胆石。用于早期胆固醇性结石及孤立性、混合性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结...

磷酸铝凝胶
磷酸铝凝胶

功效主治:缓解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食道炎所伴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不适或灼...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

功效主治:用于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关检查 更多»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有直接检眼镜、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彩照、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血管造...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

眼科常规检查既包括健康人的眼科筛查,如升学、就业、入伍前的体检,也包括患...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可显示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解剖结构及管...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

耳部检查项目繁多大致分为五类,耳的一般检查、咽鼓管功能检查、听功能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动变化的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有前庭眼动反射弧的眼震检查、前庭脊髓反射系统的平衡功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