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营养健康小贴士】——尿酸高、痛风需谨记这些饮食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年轻化,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大约30%左右未控制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而痛风令患者痛苦不堪,给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由于体内的尿酸80%来源于身体的新陈代谢,仅有20%来源于食物,因此,得了痛风往往需要药物控制疼痛和降低尿酸水平。虽然饮食控制不能治愈痛风,但可以减少降尿酸药物的用量和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并延缓关节损伤的进展。那么,尿酸超标人群饮食到底需要做哪些改变呢?需谨记以下几条饮食原则: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而嘌呤是组成人类遗传物质DNA和RNA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要有细胞代谢的地方就有嘌呤。根据食物嘌呤含量不同,我们将食物分为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中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及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三类。建议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尽量选择低嘌呤食物。
低嘌呤食物举例
中嘌呤食物举例
高嘌呤食物举例
避免食用高嘌呤的动物内脏(肝、肾、脑)、海鲜(贝类、牡蛎、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鱼卵、鱼干以及沙丁鱼、金枪鱼、三文鱼等海鱼)及浓肉汤、海鲜汤和火锅汤。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汤就成浓缩食物嘌呤精华的部分。
限制食用各种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
适量食用家禽(鸡、鸭、鹅)及蛋类。
建议痛风患者每日进食肉类量不宜超过100克,且以瘦肉为主,选择新鲜肉类,不吃加工肉。
吃太多易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抑制尿酸的排泄。对于肥胖或超重的痛风患者,除了限制高嘌呤食物以外,更应控制每日总能量的摄入来减轻体重,且减肥要循序渐进,按照科学的速度去减,一般每周减轻1-2斤比较合适,避免减肥过快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影响尿酸排泄。
奶茶、果汁等含糖饮料富含果糖。大量研究显示,果糖可促进尿酸的合成和减少尿酸的排泄。啤酒含有嘌呤,所有的酒都含酒精,乙醇可促进食物嘌呤的吸收,乙醇还会促进人体产生乳酸,过多的乳酸和尿酸竞争性的排泄,进而减少了尿酸的排出。
烹调食物加入的一些刺激性调味料,如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能兴奋植物神经,诱导痛风急性发作。
每日饮水达2000ml以上,增加尿量,可以快速排出体内尿酸,同时能降低尿液中尿酸浓度和防止尿酸性肾结石形成的风险,并延缓肾脏的进行性损害。推荐饮水时间是清晨、晚上和两餐之间,应少量多次主动饮水,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饮用水应使用白开水、淡茶水和矿泉水,有条件的可喝不加糖的苏打水、柠檬水等弱碱性水,弱碱性水可以促进尿酸排泄。浓茶水、咖啡、可可等饮料有兴奋植物神经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痛风发作,应尽量避免饮用。
近年多项研究表明:进食富含嘌呤的蔬菜,并未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发病率。每天进食大量的新鲜蔬菜(350-500克),还可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奶制品尤其是低脂或脱脂奶的人,不容易引起痛风发作。每天饮用量达300ml,既能获取优质蛋白又可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当然,需要选择没有额外添加糖的奶。
大豆是植物蛋白的良好来源,干豆类虽然属于高嘌呤食物,但豆制品是豆类加工后的产物,如豆腐、豆腐丝等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浸泡等多道工序,嘌呤会随水流失一部分,豆浆也是经黄豆加水打磨稀释,因此豆制品并非高嘌呤食物,且其促进尿酸排泄作用超过其所含嘌呤导致的血尿酸合成增加的作用,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可以适量食用。
水果大多嘌呤含量偏低,且富含钾及维生素C,对身体有益。研究发现,维生素C还有助于肾脏排出尿酸,降低血尿酸风险。但水果又含果糖,对于尿酸的排泄不利。因此,推荐痛风患者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李子及橄榄等,而含果糖较高的水果如苹果、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柿子、桂圆、香蕉、杨梅、石榴等,则根据病情少量食用。
平常吃肉最好选择清蒸或者水煮的方式,先将肉类放在水里煮沸,然后弃汤后食用,这样可以去掉肉里面30~40%的嘌呤,且避免吃卤肉和炖肉。
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膳食干预必不可少,对于维持机体代谢稳态至关重要。
撰稿|邹欣妤
审核|邹欣妤
编辑策划|宣传科
责任编辑|何胜
监制|宣传科
网址|www.nn1yy.com
邮箱|db26362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