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变成“小黄人”,原是这个病在做怪~
今年35岁的书先生,是一名污水净化厂工人。因为发热,出现眼黄、尿黄、全身肌肉疼痛伴随乏力,被收住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科。
入院时,书先生的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如同“小黄人”一般。检查发现患者心、肝、肾、胰腺多个脏器功能严重损害,急性肾衰竭,肌酐高达547(μmol/L)↑,总胆红素高达150.8(μmol/L)↑,感染指标、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及心脏坏死标志物等均明显上升。
由于患者情况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入院当天凌晨便转入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值班医生柯颖生迅速制定抢救治疗方案,为患者行深静脉穿刺术分别建立中心静脉及血液净化通道,行液体复苏,持续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提升血压,抗感染、抗休克并行CRRT(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治疗。虽然心率、呼吸、血压逐步相对稳定,但肝、肾功能急剧恶化,胆红素仍持续上升。
重症医学科高源根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情况后,迅速组织科室团队研究制定抢救方案。考虑到患者存在重症感染、休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高热、黄疸、多脏器功能不全,单纯胆囊小结石感染或肺部感染均无法完全解释所有症状,结合患者平素工作环境,不能除外重症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败血症、恙虫病、钩体病、中毒等,高度怀疑为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
果不其然,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
于是,医护团队根据患者实际,优化治疗方案,对症下药。但是,由于患者有并发肝昏前期表现,意识障碍,面部肌肉、双鼻翼、双上肢震颤样抖动,高度烦躁焦虑,不肯配合治疗,高碧华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耐心劝导,精心护理,最后患者情绪才逐渐稳定。
可是,患者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持续上升,总胆红素甚至升到437.2(μmol/L)↑,继续升高可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及肝昏迷。
医护人员每时每刻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及时查看各项指标变化,根据病情变化精准调整治疗方案。经积极治疗,患者总胆红素有下降趋势,恢复有尿。随后几天,患者病情逐步好转,神志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转出重症医学科接受感染科专科治疗。目前,患者身体机能及各项指标均在逐步好转康复中。
患者病情复杂、情况危重,在整个救治期间,治疗和护理工作难度非常大,但是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生命面前,永不言弃,全力救治,充分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生动内涵。
供稿|重症医学科柯颖生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