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燃!我院运用“3D打印”不开刀拆除患者“人体炸弹”
近日,我院心脏、血管外科在3D打印指导下行体外“四开窗”技术,成功为一名60岁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拆除体内“炸弹”,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就是一个“人体炸弹”,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急危重症,近些年,这类“人体炸弹”已被越来越多的民众知晓。我院本次开展的3D打印技术联合“全腔内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新技术,可有效对该病症进行治疗,这在全省以及区域内都屈指可数。
患者朱某因“头晕伴双下肢乏力5天”急诊入院。入院后行CT检查提示:1.脑出血;2.腹主动脉夹层。前期在脑血管病科对症处理后转入心脏、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后行胸腹主动脉CTA显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全弓溃疡,累及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
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直是治疗的难点。过去治疗这类患者,是在病人胸腹部打开一个巨大的切口,然后将病变的血管切除再换上人工血管,不仅手术时间超长、失血多、恢复缓慢,而且并发症极多。
然而,该患者不久前经历脑出血,若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其风险不言而喻。手术团队经多次讨论后,决定运用3D打印下体外“四开窗”技术治疗该患者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手术方案确定后,应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病变部位的主动脉血管以1:1比例精准打印出来。
3D打印血管
手术当天,心脏、血管外科张本贵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在患者双肘窝、双侧腹股沟区穿刺建立轨道。充分应用3D打印技术,行体外开窗、精准定位内脏四分支动脉及血管开窗位置。先后隔绝患者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保留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血供。
手术历经3个小时,术中出血不足30ml。术后造影提示夹层破口封闭良好,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显影良好,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术中轨道建立弓部溃疡(术后)
术后造影
心脏、血管外科主任张本贵表示,目前我院已经真正实现了从“巨创”到“经皮全腔内”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新时代,此类手术时间短,病人几乎没出血,即使高龄患者也可以接受手术。
我院是川陕甘结合部唯一一家能够独立自主开展各类急性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等复杂主动脉手术的单位。2019年以来每年开展各类主动脉夹层(A型、B型)手术100多台,手术成功率常年保持95%以上。该项技术的成功运用,标志着我院心脏、血管外科手术团队在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全腔内)上迈入了国内的第一梯队。
广元市中心医院心脏、血管外科
0839-3225382
来源:广元市中心医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夏季疾病来袭,孩子防护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