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康复”双管齐下,助重病老人回归家庭
8月14日,73岁的刘启龙(化名)老人半年来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定做的锦旗亲自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他要感谢这里的医护人员,让他死里逃生,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7旬老人身患数十种病性命垂危入院
今年73岁的刘启龙老人10年前就开始出现反复的咳嗽、咳痰,近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一般活动后就会出现呼吸急促。5月23日,刘启龙在家午睡后出现了咳嗽、咳痰加重,咳出了大量的黄脓痰,并且病情迅速发展到不能下床活动,稍活动就会出现明显的气促、喘气,甚至严重的呼吸困难,并出现了意识障碍。于是,家人在5月26日凌晨紧急将刘启龙老人送往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根据病史及初步检查,医生发现老人有肺性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重症肺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大大小小十几种疾病。在此之前,刘启龙老人曾因咳嗽气促加重在外院就诊过。尽管出院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始终没有痊愈,这次再发病,老人病情更加危重,除了COPD终末期,又有心衰、呼吸衰竭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随时有死亡的危险。
与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后,值班医师彭甘霖结合各项检查、检验、血气结果当即调整呼吸机参数,给予镇静镇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纤支镜下,可见刘启龙老人双侧支气管有大量黄色浓稠脓性分泌物,于是予以抗感染、解痉化痰及护胃、护心降压、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防血栓等治疗。
病情变化一波三折医生救治全力以赴
治疗期间,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病诊疗中心主任杨红忠及副主任医师梁伟军、谭洪毅博士每天查房,并根据老人的病情和各检查检验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杨主任查看胸片并结合药敏结果,考虑老人存在合并感染,于是对抗生素药物进行调整。终于,经过多次的纤支镜检查及治疗,老人黄浓痰越来越少,且慢慢从粘稠变得稀薄,炎症得以控制,心衰也得以控制,神志也开始慢慢好转。
第一次拔管,失败!
6月4日,上级医生晨间查房,考虑到老人病情已经逐渐好转,达到了脱机的标准,于是对老人进行了漏气试验脱机拔管。然而当天下午老人又出现了发热,呼吸急促,咳痰无力,血气分析也有加重的趋势,医疗小组迅速联系老人家属,决定再次给予插管。再次插管后,梁伟军副主任医师丝毫不敢松懈,与管床医生一起严密监测老人各项生命体征,发现他体温在持续上升,各项炎症指标也不断上升,考虑感染较之前再次加重,于是紧急组织全科商讨,更改治疗方案。
无奈老人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反复后,治疗难度进一步加重。反复的高热、感染难以控制,且痰培养结果发现了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商讨之后,医生再次为老人更改治疗方案,同时申请全院大会诊。会诊考虑停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改用多粘菌素B+美罗培南联合复方磺甲噁唑抗感染方案。
第二次拔管,失败!
6月21日,经过医疗团队不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调整治疗方案并精心救治和护理,老人各项情况逐渐趋于稳定,医生再次给老人予以脱机拔管。
6月28日,老人转肺科12病室继续治疗。
7月4日18:55,老人再次出现了血氧饱和度下降,痰多咳不出,意识昏迷,被紧急送入呼吸科监护室并再一次插管。有了第二次病情反复的应对经验,这次医疗小组快速制定治疗方案,在纠正酸中毒、呼吸机治疗、纤支镜检查后,老人的各指标终于再次出现了好转。
第三次拔管,成功!
7月11日,医生再次给老人予以脱机拔管,老人病情稳定。
7月22日,老人成功办理了出院。
“治疗+康复”双管齐下助患者回归家庭
几次昏迷,几次拔管……医护们希望的不只是病人能转到普通病房,而是病人能达到回归家庭并生活自理的最佳状态。如今,老人终于病情好转,回归家庭,这中间有医生们积极高效的疾病治疗,也有护理团队及时有效的康复锻炼。
在老人昏迷时,护理团队每天无数次的唤醒(早期的唤醒能减少谵妄和并发症的发生),让沉睡的老人意识开始苏醒;每天为老人进行镇静评估,判断意识;董启玉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尽量让老人取半卧位,帮他被动活动各关节,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在老人插管不能说话的时候,护士们就用写字板来进行简单交流,避免老人有过多不适;老人嗜睡状态下,呼吸机配合不好,咳嗽无力,董护士长就和几个责任护士抱起90公斤的老人,协助他坐立,并用排痰仪一步步示范如何正确排痰;无创呼吸机治疗时,责任护士每隔12小时就会帮助刘老排痰,进行口腔湿润,并和医生一起做好液体管理……
老人拔管了,但监护室的护士们丝毫都不敢松懈,因为她们明白拔管后的病人比插管病人更危险,因为说不定一口痰咳不出来就有可能窒息而导致病情再次出现变化。于是,全体护理人员对老人的康复是在治疗的基础上对他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活动原则也是从床上——床边——床下。
好的治疗+护理双管齐下,历经50余天,刘启龙老人终于康复出院,还能活动自如,回归到家庭生活自理的最佳状态。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
73岁的刘启龙老人,半年来第一次走出家门,第一件事就是要把锦旗亲自送到他“救命恩人”的手上。他颤颤巍巍地走到医生办公室,紧紧握住杨红忠主任、梁伟军副主任医师,谭洪毅博士和彭甘霖医生的手,一边由衷地感谢一边落泪,他说: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不仅能活着走出医院,还能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