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梗”了怎么办?微创介入帮解决!
急性肺栓塞,俗称“肺梗”。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一种“肺梗”类型,由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研究表明,约80%PTE的发生由DVT脱落所致。
如果不及时清除血栓,防止血栓继续形成和脱落,会加重急性肺栓塞的致死风险。急性肺栓塞治疗方法包括:抗凝、全身溶栓、介入综合治疗、外科手术。近年,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急性肺栓塞合并DVT的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日儋州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给予1例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的导管溶栓治疗。
患者女性,40岁,主诉:胸闷、气紧5天。现病史:患者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气紧持续不缓解,伴黑朦、晕厥,干咳,深呼吸时感左侧胸痛。查体:急性面容,呼吸稍促,SPO2低于95%(低流量吸氧状态),左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见下图)。
治疗经过: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将猪尾导管头端留置在肺动脉主干行肺动脉造影(以备术后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同时术中给予行下肢静脉造影,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术后抗凝治疗:依诺肝素钠6000单位,皮下注射,1/12小时;溶栓:尿激酶30-80万单位/日,经猪尾导管及左足背静脉,共治疗3天。
经治疗后,患者胸闷、气紧症状明显缓解。SPO2恢复99%(不吸氧)。
术前和术后对比图(肺动脉CTA)
造影(术前和术后对比)
术中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临时可回收式滤器)
与单纯抗凝、静脉溶栓相比,介入治疗有良好优势:一、介入手术中将导管快速抵达肺动脉病变部位行机械性吸栓、碎栓(PMT),通过降低血栓负荷,最大程度的开通阻塞的肺动脉;二、将导管留置在血栓部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通过增加溶栓药物与血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血栓溶解率,即减少了溶栓药物的剂量,又缩短了溶栓疗程,从而显著降低出血等相关风险;三、对于合并急性下肢近心端静脉(髂、股静脉)血栓的病人,术中可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避免下肢血栓继续脱落加重肺栓塞风险。
介入血管科诊治范围:
1、外周血管介入——微创血管修复包括动脉血管疾病和静脉血管疾病。动脉血管疾病主要有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外伤造成的血管破裂;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斑块引起血管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等引起的动脉壁的某处薄弱,造成动脉扩张疾病等。静脉血管疾病主要有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布加氏综合征等。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取出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
2、肿瘤介入——绿色微创
对肺癌、肝癌、肝转移癌、胃癌、食管癌、肾癌、胰及十二指肠肿瘤、宫颈癌、膀胱癌、妇科肿瘤、肢体肿瘤等等肿瘤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3、综合介入应用——应用广泛
气道狭窄支架治疗,消化系统支架植入,血液透析通路的维护,PTCD,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与治疗、输液港植入、半永久导管置换,肠内营养管置入术等等。
健康咨询电话
儋州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0898—23399125
撰稿|王永红(介入血管科)
审核|汤继军(介入血管科)
编排|孙佳乔(党委办)
责编|廖理英
图片来源:儋州市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