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 熏风栀子香,立夏昼初长
2022年立夏开始时间是四月初五,
05月05日20:25:46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夏天的开始。
夏天的开始。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习俗。
立夏日。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在菇
西溪
一带有做“立夏饼”,
吃豆腐
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四川
、岩坦山区家家要吃
青梅
,烧青茶,以防“疰夏”。
立夏节气健康预测
立夏属二之气最后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中运为木运,火当政,风湿之气,要湿土泻火。随着三之气火当其位的到来,火热之气渐盛,
其在疾病症状见咳嗽,咽痛,胸胁咽喉不利,头痛干热,神识昏愦不清,脓疮等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情志上,夏日的高气温容易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导致情绪烦躁不安,心火过旺。而忧思伤脾,因此,立夏后,人们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需“养心”。情志上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忧思过虑,以免伤心、伤脾、伤身、伤神。
饮食上,立夏为春夏交替之时,饮食以清淡祛湿为主,配以辛香之品,既有利于避免雨水过多而湿气内留于体,也能顺应春季万物“发陈”的趋势。
起居上,宜睡子午觉,中午小憩一会,有助于养心气,安心神。夏日适当运动有助于脾胃运化,促进体内津液代谢,但汗为心之液,亦不可运动过汗耗损心液。穿衣宜“下厚上薄”,宽松而保暖,不宜过早穿着短裤短裙损伤阳气。
立夏“运健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中央生湿,湿生土……在体为肉……湿伤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中央生湿,湿生土……在体为肉……湿伤肉”
《素问
01
推荐药膳
荷苡茶
食材:荷叶5克,炒薏米10克,炒山楂3克,红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食材洗净,放入茶壶内,加入适量温开水,浸泡1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消食健胃、活血祛湿
02
推荐穴位按摩
阴陵泉
属足太阴脾经,合穴。
功效:健脾益气利湿
功效:
健脾益气利湿
方法: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方法:
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
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穴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
03
推荐中医外治
坤土建中疗法
此法是选取自然五方之土作用于脾主之大腹,达到“以象补藏”和五脏防治疾病之目的。尤其适合脾胃湿寒的人群,尤其腹型肥胖者,且这一疗法在五行属土,因此在辰、巳时这个脾胃当令的时间段来进行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立夏“静清心”
《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
《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
《医学入门》曰:
莲花
莲花
,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
01
推荐药膳
百合桂圆扁豆饮
组成:百合30g,桂圆10g,白扁豆50克。
组成:百合
白扁豆
做法:白扁豆加水0.5升,浸泡4小时以上微发芽,再入余药,再加水至1.5升,浸泡半小时以上。煮滚后,小火15-30分钟,去渣放凉后代茶饮。
功效:补益心脾,健脾利水。
适应证:心烦,干咳,不寐,身重,不欲食。
02
推荐穴位按摩
内关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
属
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
方法:以大拇指腹揉按10分钟,以酸胀为度。
功效:养心安神
03
推荐中医外治
头部刮痧
睡眠是人体修复自身机能的宝贵时刻。夏季炎热往往导致人心火亢盛,烦躁难眠。头为元神之府,诸阳之会,有六条阳经所过,通过头部刮痧,改善诸经堵塞之势,使阳得入阴,得眠养心。
挥手作别春天的杏花春雨,
招手迎接夏天的华英成秀。
初夏之日
如同少年之时
愿你奋进前行,不负青春!
文字/陈舒
编辑/小团
编审/小琪、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