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协同攻克重症①|我院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团队成功开展首例密网支架置入术,拆除患者颅内“定时炸弹”
中西医协同
攻克重症疑难疾病
相比于其他部位有肿块,“颅内有肿块”听起来可能更让人恐惧。一旦大脑发生病变,极容易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语言、运动等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当作为人体指挥中心的精密复杂大脑有巨大囊状突起,更是让人谈之色变。
3月底,在医院推动中西医协同工作的进程当中,以医院副院长兼仙葫院区院长张高炼为学科带头人的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团队,以中西医协同治疗为主导,成功为72岁的重症患者彭奶奶拆除了直径20mm的巨型颅内动脉瘤,完成了仙葫院区首例密网支架(血流导向)置入术。
彭奶奶经此一遭,如今想来又是恐惧又是感激……
01
罹患颅内巨大动脉瘤
多学科协作接力营救
颅内动脉瘤是颅脑外科常见病,其发病速度快,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素有“不定时炸弹”之称。其本质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一种囊状突起,类似于瘤样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迅速危及生命。
2021年12月下旬,彭奶奶开始出现左眼视物模糊、重影、眼睑下垂伴头晕,家属紧急将彭奶奶送至当地医院就诊。医院头颅CTA检查结果示:颈内动脉交通段巨大动脉瘤,上述症状考虑为巨大动脉瘤占位压迫所致。该巨大动脉瘤一旦破裂,则进展速度快,致残、致死率极高,其拆除难度及手术风险系数亦极大。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炸在彭奶奶与家人心头,辗转反侧,病情急却难度大,他们只能不断打听消息以寻求更稳妥的治疗方式。
2022年2月底,经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我院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在中西医协同多学科诊疗治疗颅内动脉瘤有确切效果,决定将彭奶奶送至颅脑外科治疗。
到达颅脑外科病房后,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梁韡斌及其团队立刻全面评估,为进一步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朝向,针对其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立即安排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术中清晰显示动脉瘤位于颅内血管最为迂曲的颈内动脉交通段,并且动脉瘤瘤体巨大,直径达20mm,是较为罕见的巨型动脉瘤,破裂风险极高,稍不留神就会在“生命禁区”里引爆。
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颅内巨大动脉瘤
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非常棘手、凶险,情况复杂,梁韡斌团队立即联合全院相关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经颅脑外科、麻醉科、ICU、输血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综合评估、讨论分析病情后,一致认为:
不使用传统开颅手术: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较多,难以耐受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以神经介入治疗动脉瘤为优先方案。
采用更安全的先进技术:动脉瘤巨大,预防破裂出血,更适合实施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密网支架(血流导向装置)配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既节省费用,也保证手术安全、可靠。
中西医协同救治:术后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助力患者恢复期有效康复。
多学科MDT会诊
02
攻破难题,彻底拆除“炸弹”
梁韡斌介绍,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多因颅内动脉的先天性缺陷所致,少数为创伤性改变引起,其中先天性脑动脉瘤的占比可达70%~80%。其好发部位多在动脉的分叉处及易于受到血流冲击处。因此,血压剧烈波动、劳累、熬夜、激怒、剧烈运动等均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对于高血压患者人群,需注意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防止血压剧烈波动。
颅内动脉瘤在破裂出血之前,90%的人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只有极少数病人,因动脉瘤增大影响到邻近神经或压迫脑组织而产生颅内压高的表现,如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颈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眼外肌麻痹等。梁韡斌强调:“如发生上述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过去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开颅夹闭术和介入弹簧圈栓塞术。如今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动脉瘤介入治疗已经从弹簧圈栓塞的时代进展到了密网支架时代。
密网支架,又称为血流导向装置,是目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最新疗法。它使得一些复杂的脑动脉瘤治疗风险相对降低,让手术时间大为缩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费用,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
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
然而,密网支架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风险,梁韡斌说道:“密网支架手术难点,主要在于植入难度系数大,要防止支架释放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释放时动脉瘤破裂出血,当支架贴壁不完整时还需要对支架内进行轻柔按摩处理,促进支架进一步充分贴壁,需要高超的手术技巧、缜密操作及手术经验。”
生命攸关,梁韡斌将治疗方案及围手术期风险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彭奶奶及家属抱着对仙葫院区颅脑外科神经介入团队的充分信任,坚定选择介入手术治疗。
经过精心准备,3月中旬,仙葫院区颅脑外科神经介入团队凭借娴熟的解剖技巧、娴熟的技术、对危急重症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为患者进行了颅内巨大动脉瘤密网支架植入辅助下弹簧圈介入栓塞术,这也是我院仙葫院区的首例血流导向系统(密网支架)植入术。
密网支架植入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
03
术后康复遇瓶颈
中医施治显功效
以西医手段为彭奶奶解除炸弹,手术顺利完成。然而术后由于彭奶奶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术后恢复较为缓慢,在颅脑外科神经重症监护室持续监护治疗。
“中医药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要及时的介入,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在神经重症的积极作用。”为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助力患者恢复期有效康复,3月24日,医院院长谢胜带领中西医协同专家团队来到仙葫院区颅脑外科,现场为患者把脉,看舌象,分析临床证候、核心病机和发病规律,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医院院长谢胜为患者把脉
专家团队共同探讨彭奶奶术后恢复中遇到的治疗瓶颈及困难,结合目前气运特点、病人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开具方药,指导科室通过中医药调理患者的脏腑,减轻患者术后不适,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脏器功能、促进正气恢复。力求标本兼治,助患者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发挥中医在疑难危重症治疗和术后康复中的重要性。
中西医协同团队专家团队开展中医辨证讨论会
经专家团队辨证论治及调方遣药,颅脑外科每日予中西医协同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的中药方内服,并辅以针灸、穴位贴敷、推拿、颅脑外科“通络浴足方”足浴等综合治疗。
彭奶奶的病情一天天稳定下来,精神明显好转,顺利渡过术后危险期,由颅脑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康复治疗。
彭奶奶逐渐康复
在中西医协同治疗下,4月19日,彭奶奶恢复自理能力,顺利康复出院。彭奶奶与家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中西医协同专家团队及颅脑外科医护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赞扬!
彭奶奶出院
04
中西医协同
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三大作用,特别是发挥中医药在重症疑难疾病救治中的协同作用,我院以提升疗效为目标,将全力推进中西医协同攻克重症疑难疾病作为医疗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医院专家团队聚焦重症疑难疾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中医药治疗方案,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推进中医药第一时间介入重症患者治疗。
大脑作为“生命禁区”,颅内动脉瘤等颅脑疾病与颅内病变诊治极其复杂,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往往需要极强专业能力和重症处理能力。我院仙葫院区颅脑外科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诊疗设备先进,是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临床抢救科室,在学科带头人张高炼的带领下,积极推进学科内涵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三大优势,在中西医协同治疗颅脑重症疑难疾病救治上取得一定的疗效。团队细分有开颅手术组、神经介入手术组等,颅脑外科开放病床为55张,其中设有神经重症监护床位11张。
颅脑外科学科带头人,医院副院长兼仙葫院区院长张高炼为市民看诊
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团队紧跟世界医学的步伐,在不断探索中以理念创新,引进各项新技术、新方法。目前颅脑外科团队已熟练开展颅脑外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椎管内病变等诊治技术;成熟开展了各种颅底肿瘤显微手术、脑干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内镜辅助脑干出血血肿清除术、经鼻蝶窦入路脑垂体腺瘤手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介入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栓塞术、脑梗塞取栓术、三叉神经痛、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等手术。
同时,颅脑外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协同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此次中西医协同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重症患者取得的成效,体现了中西医协同治疗模式优势,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医疗费用,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不仅是颅内动脉瘤,中医药在脑梗死、脑外伤等颅脑疾病及围手术期治疗康复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中西医协同治疗在颅脑重症疑难疾病救治中具有独特优势。”梁韡斌说道。
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医护团队
”
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今,仙葫院区颅脑外科依旧在不断完善治疗手段,在疾病诊治中积极探索运用中西医协同的方法和技术开展各种急危重症和复杂疑难病的诊治工作,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努力提升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能力,借助中西医协同治疗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致力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与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为危重症及疑难病人提供更多救治手段,为广大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仙葫院区颅脑外科、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