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肺癌:明确诊断精确治疗是关键
4月15日-21日
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今年的主题是
“癌症防治早早行动”
肺癌
是目前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
发病率、病死率最高
恶性肿瘤
作为厦门医疗界的一张名片、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一个拳头品牌,也是闽西南地区最大的呼吸疾病诊治中心,厦门呼吸病医院于2016年7月经厦门市卫健委批准成立,是国内首家以“院内院”形式成立的呼吸专科医院。在该院执行院长柯明耀教授带领下,经过16年的努力,呼吸介入技术及肺癌诊疗水平已在国内处于顶尖地位,精湛技术得到了业界同行的认可。
柯明耀教授提醒
早期肺癌的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甚至可能无任何不适,但约八成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这是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发现早诊治,是肺癌患者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命的关键因素。
肺结节≠肺癌
合理处理肺结节
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早期肺癌没有特异性症状、体征有关,因此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导致确诊时不少患者已是晚期。因此,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
早期肺癌一般没有症状,绝大多数表现为肺部结节,主要靠CT检查发现。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筛查,超过半数成年人会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检出的肺结节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这个问题困扰着患者,也常困扰着医生。
不过,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呼吸病医院执行院长
柯明耀教授(下简称:呼吸病医院)介绍
CT筛查发现的肺结节
并不等于肺癌
统计数据表明,恶性肺结节仅占5%左右。此外,肺结节可以是实性结节,也可以是磨玻璃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大量临床数据表明,以磨玻璃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癌生长速度缓慢,甚至3-5年没有变化,极少转移,是一种“懒癌”。这与以实性肿块为表现的肺癌不同,其处理方式也应与普通肺癌不同。因此,对于肺结节,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能盲目地一发现就手术切除,既要做到早诊早治又不能过度治疗。另外,柯明耀补充说,一个人同时出现多个磨玻璃结节也很常见,其处理相当棘手,必须综合评估,在治疗上可以考虑介入消融治疗。
经皮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
导航支气管镜
助力肺结节诊断
48岁的刘女士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家族直系亲属肺癌病史,很重视相关体检。5年前,影像提示有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考虑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刘女士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口服激素。近日,体检的CT报告显示右肺新见一个9毫米大的小结节。刘女士很害怕,先后到福建多家医院检查,并做了血液肿瘤标志物、PET-CT等诸多检查,临床依旧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为明确诊断,刘女士在附属二院呼吸病医院通过支气管镜到达肺结节处行活检。然而,刘女士的病灶位于右上叶近胸膜处,即便是超细支气管镜也难以到达。
为了快速准确地找到这个病灶,呼吸内镜中心医生为其做了导航支气管镜下活检。把刘女士的薄层CT影像输入导航软件,生成导航路径后,在导航实时引导下准确引导鞘管到达病灶处,通过鞘管探入超声小探头确认病灶并进行活检。取出的组织刷片立即做现场细胞学检测,仅耗时5分钟,医生就在染色固定的玻片上发现恶性细胞。术后活检组织病理确诊为腺癌。在评估肺功能后,刘女士及时接受了根治手术,现在已痊愈出院。
柯明耀教授介绍
随着薄层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1厘米以下的肺小结节被发现,对于此类病灶的性质判断非常困难,一般建议定期复查CT,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然而,在漫长的随访中,患者心理负担重且也存在延误肿瘤治疗的隐患。能安全准确地获得病灶标本,病理检查就可以弄清肺结节的良恶性,避免长期随访给患者带来的焦虑。
三年来,呼吸病医院
通过电磁导航联合外周径向超声
对肺小结节进行定向活检
对肺结节诊断率达80%以上
大大提高了周围型肺癌的
早期诊断率
电磁导航引导下诊断肺结节
高危多发磨玻璃结节消融
同步活检模式带来新希望
王女士是大学老师,今年35岁,5年前单位体检时,通过肺部CT发现双肺出现多个磨玻璃结节,最大的10毫米,最小的仅3毫米,随访多年病灶没有变化。去年CT复查发现,其中两个病灶有所增大并且病灶密度稍有增加。王女士去了多家医院,有医生建议继续观察,也有医生建议手术,让她很是焦虑。她转至呼吸病医院就诊,呼吸病医院肺结节MDT团队医生对其几年来的胸部CT仔细对照分析,讨论后认为两肺十多个磨玻璃结节中有三个病灶不稳定,很大概率是原位癌或微浸润癌。考虑病灶分布在她的双肺不同肺叶,手术创伤太大,呼吸病医院医生建议采用介入消融治疗。
全部操作在CT引导局麻下完成。将氩氦刀冷冻治疗针准确插入到右肺上叶最大的磨玻璃结节内,开启超低温手术治疗仪,病灶处在一分钟后迅速降到-150℃。经过15分钟两个循环的冷冻治疗后停机复温,在不拔除治疗针的状态下,操作医生将穿刺活检针经皮插入病灶,对磨玻璃结节进行活检。对取出的部分活检标本立即做现场快速细胞学评估,染色固定的玻片上发现核大深染异性细胞,再拔出活检针及冷冻治疗针完成介入手术。整个操作过程中,王女士无不适感觉。术后活检组织确诊为微浸润腺癌,一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见冷冻损伤区完全覆盖病灶,6个月后CT见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消失,仅留下条索状瘢痕影。今年年初,呼吸病医院用同样的方式对其他两个高危结节做了治疗,也取得了同样的效果。目前,王女士的三个磨玻璃结节病灶均已吸收,其他结节在随访观察,处理后患者工作生活回归正常。
经皮
微波消融治疗肺癌
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结节
柯明耀教授介绍
像王女士这种情况临床称之为多原发早期肺癌,绝大多数没有转移,但考虑到手术创伤及肺功能损失一般不适合手术切除。近几年来经皮介入消融治疗多发肺结节已经成为临床热点,消融技术包括微波、射频热消融及氩氦刀冷冻消融等技术,通过冷热温度变化使肿瘤细胞坏死以达到原位灭活根治。消融治疗具有创伤轻、操作快、对肺功能影响小、可多次重复操作等优点,对处置多发高危型结节尤为适合。
呼吸病医院开展经皮介入消融根治早期结节型肺癌已经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王女士的两肺分布有十几个磨玻璃结节的情况,医生认为通过及时消融治疗高风险的磨玻璃结节是最佳策略。此外,消融与活检同步,既减少患者接受两次操作的麻烦,又降低了活检中出血风险,一举两得。
这种诊断与治疗同步的模式
克服了单纯消融没有病理的缺点
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不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
经皮介入有望根治
针对早期肺癌
首选治疗是外科根治性切除
但对一些存在
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则未必可行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不仅肿瘤发生率增加,这些老年肿瘤患者常伴随各种脏器功能衰退、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这些病人即便是发现确诊极早,也没办法按常规进行手术切除。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在肺癌治疗上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疗效,也给这些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带来了非手术根治的希望。
67岁的老白是安溪人,年轻时长期从事采石、石材加工工作。多年的粉尘作业导致他矽肺,肺功能差,15年来经常咳嗽,连行走都会胸闷气喘。2018年,老白因咳喘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发现他在原有的矽肺病变外,左肺下叶新发一个1.5厘米的实性结节,高度怀疑肺癌。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老白转院到附属二院呼吸病医院。医生为老白做了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腺癌。
考虑到老白纵膈肺门淋巴结多发增大,单纯影像无法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医生随即为其做了超声支气管镜,对其增大的纵膈淋巴结分组活检,活检结果没有发现有肿瘤转移。老白肺部肿块发现得较早且没有转移扩散,遗憾的是肺功能太差,无法承受手术切除或放疗。在与家属沟通后,医生为老白做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仅花半小时。术后随访至今近4年,病灶处仅残留瘢痕改变,没有复发转移迹象。
据柯明耀教授介绍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矽肺等是肺癌的高危易患因素,像这种肺部已有疾病、肺功能极差的早期肺癌病人并不少见。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经皮微波、射频、氩氦刀及粒子植入等介入治疗可取得不逊于外科手术的疗效。近来国内一些呼吸内镜中心也在探索电磁导航引导下,经支气管镜对外周小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癌进行微波、射频消融。在不远的将来,对于以肺小结节为表现的早期肺癌,有望在导航下先经支气管镜活检,在现场细胞学确认后马上经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消融根治。早期肺癌的治疗从“微创”走向“无创”。
中央型肺癌被误诊
警惕肺癌的非特异性表现
75岁的陈大爷是个老烟枪,1年前莫名开始咳嗽,渐渐加重并感到气喘。起初只是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好转,并不影响生活,不久后气喘逐渐加重,喘气变得像在吹口哨,他先后就诊于多家大医院,多次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入、打针吃药也不见明显改善。最后,陈大爷胸闷憋气,连行走都困难,被转至附属二院呼吸病医院。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他的左主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壁上的菜花样肿块快堵满气道,管腔仅留下一条窄缝。呼吸病医院医生当即在支气管镜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圈扎,切除腔内肿块,打通左主支气管。
术后,陈大爷呼吸恢复正常,呼吸不再“吹口哨”了,第二天下床行走自如,病理确诊为鳞癌。考虑到陈大爷75岁高龄又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长期吸烟肺功能差,无法做左全肺切除,因此呼吸病医院医生再次在硬镜下行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对左主支气管肿瘤基底部进行内放疗。术后3个月取出支架,左主支气管肿瘤已消失。出院1年至今,多次复查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迹象。
硬镜手术治疗复杂气道病变
附属二院呼吸病医院
执行院长柯明耀教授介绍
大气道狭窄被误诊为
哮喘、慢阻肺的病例
临床上时有发生
像陈大爷这种中央型肺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也是刺激性咳嗽,肿瘤长大明显阻塞管腔时则出现气短、喘鸣等,常被误诊为慢阻肺、哮喘而延误治疗。出现刺激性咳嗽时,不能一概而论地判断为慢阻肺,应及时筛查排除肺癌。
大气道狭窄导致患者通气不足,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目前,可以通过气道支架置入、高频电或激光等去除新生物等多种支气管镜介入措施清除腔内肿瘤、扩大狭窄管腔。对于管壁上肿瘤基底部,可以通过局部放疗控制。此外,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
柯明耀说
呼吸病医院的呼吸内镜中心
每年收治大气道狭窄患者超百例
部分病人到医院就诊时
已出现严重窒息表现
这些严重气道狭窄病人能成功救治
得益于呼吸病医院开辟的
“气道梗阻绿色通道”
他提醒肺癌患者及家属,特别是中央型肺癌合并中心气道狭窄患者,在经规范治疗肺部病灶控制不佳时,应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时行气道腔内介入治疗维持气道通畅,降低窒息死亡风险。
肺腺癌被误诊为“肺炎”
警惕治不好的肺炎
48岁的李女士无不良嗜好,很注重锻炼身体,多年来连感冒都很少。入院前9个月,她开始经常干咳,自以为锻炼时受凉感冒,就买点感冒药吃。吃了几天没见好,到医院拍片检查,见右下肺有片状炎性渗出影,医生考虑是肺炎,点滴几天抗生素,她咳嗽有所减少,但始终无法根治。入院前半个月,李女士突感右胸痛、气促,送到医院急诊,胸部CT扫描见“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进一步做超声支气管镜检查,纵膈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肺腺癌,同时对右下肺实变区域行冷冻肺活检,组织活检病理也是肺腺癌。此时肿瘤已经扩散,不适合手术根治了。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是EGFR基因突变,医生建议口服靶向药物治疗。通过靶向药物治疗,李女士咳嗽症状消失,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从确诊至今2年多,李女士肿瘤控制良好,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附属二院呼吸病医院
胸部肿瘤病区吴雪梅主任介绍
部分肺癌早期可能表现为咳嗽,胸片或CT常仅表现为“轻微肺炎”,容易被误诊。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的“肺炎”,特别是抗感染治疗后不吸收的肺炎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及时到专科就诊,必要时做支气管镜取组织活检。
厦门呼吸病医院
(厦门市呼吸中心)
作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内设专科医院,系国内首家以“院内院”形式成立的呼吸专科医院。此外,呼吸病医院还是厦门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主要组成部分、厦门市呼吸内科质控中心的主任单位,也是所有肺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赠药审批单位。
该院以呼吸介入及肺部肿瘤诊治为优势亚专科,内科部分有9个病区、350张床位,除了设有呼吸内科病区、胸部肿瘤病区外,还拥有独立的呼吸重症监护病区、特需病区、肺科病房等。并配有分类比较齐全的咳嗽、肺癌、肺间质病、哮喘、慢阻肺、肺结节等专科诊疗部;拥有软硬件齐全的呼吸内镜中心、全套肺功能检查室、按手术室标准设立的肺部CT介入诊疗室、呼吸治疗室、睡眠呼吸障碍诊断室、肿瘤热疗室等。
呼吸病医院不仅支气管镜技术闻名遐迩,经皮介入治疗肺部肿瘤也是该院的优势特色技术,历经十余年的努力该技术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现拥有专门的CT介入诊疗室,每年开展肺部肿瘤经皮介入1000例次以上,包括早期肺结节型肺癌及肺转移癌的根治性治疗、肺部肿瘤的姑息性治疗等。目前开展的肺部肿瘤经皮介入治疗技术主要有:微波、射频、激光等热消融技术,氩氦刀冷冻消融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技术、化学消融技术等。
呼吸病医院已经成为福建省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重点学科,呼吸介入技术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部分技术为国内领先;部分技术如硬镜与气道支架、气道内粒子植入及肺结节消融技术为国内领先;肺部肿瘤诊治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已成为区域肺癌诊疗基地;呼吸重症、慢阻肺、肺部感染及肺间质病等亚专科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技术力量的不断提升,吸引了省内外患者慕名而至,超过半数的患者来自其它地区。在提供一流技术服务的同时,具有人情味的服务理念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称赞。
●END●
●
END●
END
●
统筹:凌梓曾昊然
部分来源:厦门日报
部分来源:
厦门日报
编辑:顾顾
审核:潘志明
上一篇:传承五四精神 青年担当重任
下一篇:织密基金监管网 共筑医保防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