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已过,小细胞肺癌的春天正在向我们靠近
突破困境,小细胞肺癌已进入全新时代!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手段有限,仍以化疗、放疗为主,但短期内极易复发,靶向治疗也与其无缘。近两年来,SCLC治疗终于迎来了希望。IMpower133研究结果显示,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ES)SCLC,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总生存期(OS)均取得了阳性结果,是30年来ESSCLC一线治疗的首次重大突破。
为了推动SCLC的临床治疗水平,交流治疗经验,1月1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SCLC专家委员会主办的“2020年小细胞肺癌研讨会”于长春顺利举行。在本次会议上,各位专家通过对SCLC的临床诊疗、多学科协作现状的讨论,总结了SCLC治疗的现状及挑战,此外,SCLC的免疫治疗话题也成为了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会上,大会主席程颖教授表示,在这些年SCLC的探索中,感受颇多。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一些医生在SCLC的诊疗上还有很多困惑,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如何把SCLC指南写好、把继续教育做好、把医生的培训做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我们要建立国内SCLC的大数据,做中国人群的真实世界研究。在免疫治疗方面,SCLC中不同种族免疫治疗效果的差异在亚组分析中陆续呈现,期待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的证实。最后,SCLC新药的探索是重中之重,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努力,在新药探索上,临床研究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决定了研究的成败,期待未来有更多更好的药物惠及SCLC患者。
借着2020年小细胞肺癌研讨会之际,《医学界》现场对话了大会主席、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听她细说SCLC治疗的现状和挑战。
《医学界》:本次会议是CSCOSCLC专家委员会2020年的首次会议,会议比较系统深入地梳理了SCLC疾病治疗演变、放疗的应用与挑战以及免疫治疗的思考,请您谈谈本次长春会议的主要内容,以及SCLCCSCO专家委员会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怎样的?
程颖教授:本次在长春召开的2020年CSCOSCLC研讨会是2020年CSCOSCLC专委会学术活动的一部分。在会议的学术研讨环节中,专家们就SCLC治疗演变史、放疗在SCLC中的应用与挑战、免疫时代SCLC治疗新格局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回顾了SCLC临床研究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就大数据时代下,SCLC真实世界研究的趋势进行了思维碰撞。
与会专家还共同讨论了专委会在2020年的工作计划,其中CSCOSCLC诊疗指南的撰写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专委会近年来共同协作开展了多项SCLC新药临床研究,研究成果多次亮相国际学术会议,并成功改写了中国SCLC诊疗指南,同时也推进了SCLC治疗领域新药的成功上市,为中国SCLC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2020年SCLC指南将会独立出版发行,较以往的指南更为实用、详尽。
2020年专委会也会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也会通过网络媒体开展患者教育、多学科团队(MDT)义诊、临床研究咨询和招募、患者公益项目等工作,希望以此解决SCLC临床治疗问题,推动中国SCLC诊疗领域持续进步。
《医学界》:SCLC将近40年征程,一路走来历经坎坷,无数新药挑战SCLC的研究都失败了,治疗手段亟待更新,临床仍存在巨大未被满足需求,对于这一点,请您谈谈您的感受。
程颖教授: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初步认识到SCLC是一种独立的疾病,7080年代迎来了SCLC研究的热潮,80年代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例如依托泊苷+顺铂(EP)方案及依托泊苷+卡铂(EC)方案,因带来生存获益而脱颖而出,奠定了SCLC一线治疗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SCLC在开展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放疗的研究逐渐明确了胸部放疗在局限期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也使放疗与化疗联合的时间及顺序、放疗的分割方案、放疗野等问题渐渐明朗。21世纪初期重新确立了手术在早期SCLC的治疗地位,但只有不足5%的早期SCLC患者适合手术治疗。此后,分子靶向药物也在SCLC领域进行不断尝试,然而在2018年之前,靶向药物研究纷纷折戟,放化疗仍然是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药物的不断研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已经迈入了精准治疗时代,相比之下,SCLC的治疗似乎一直不被上帝眷顾,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在化疗时代,学者们也在不断尝试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治疗等方案的可能性。
2018年纳武利尤单抗首先打破SCLC治疗近30年无显著进展的沉寂,实现SCLC首个三线治疗选择,此后免疫治疗开始在SCLC领域显示优势。IMpower133研究结果公布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依托泊苷一线治疗ESSCLC的适应证。2019.V1NCCNSCLC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依托泊苷列入一线治疗推荐(category1,preferred),2019年CSCO肺癌指南将阿替利珠单抗+化疗作为ESSCLC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1A类证据)。中国也同步参与了这项研究,入组了100例的患者,今年我们也期盼阿替利珠单抗能够尽快在中国获批。
我们为什么把IMpower133定义为里程碑式的研究呢?30年来SCLC的进展过于缓慢,而IMpower133研究结果在第19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并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说明了该研究的重要程度。在SCLC的一线治疗上有阿替利珠单抗加入进来,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围绕这一研究进一步挖掘,比如哪些患者是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是否有更多的联合治疗选择等。
《医学界》:中国SCLC占比15%20%,患者群体庞大,但过往的三十年近40个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均在一线失败。能请您谈下,我国SCLC的诊疗现状如何?未来,随着免疫治疗在一线治疗中的获批,您如何看待SCLC新的治疗格局给这个领域带来的意义?
程颖教授:目前,在我国免疫靶向药物仍然没有获批SCLC的适应证,在一线治疗中EC、EP方案仍是主要的选择。随着多项国产免疫靶向药物在ESSCLC验证性研究的进行,将为ESSCLC一线免疫联合化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另外,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药物安罗替尼填补了中国在SCLC三线及后线治疗的空白。安罗替尼及其他同类的多靶点抗血管药物联合化疗或联合免疫治疗在复发性SCLC中的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期待这些研究能够为复发性SCLC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医学界》:请您谈谈您吉林省肿瘤医院未来的计划?
程颖教授:近年来,吉林省肿瘤医院在SCLC方面投入巨大,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了全国SCLC研究和治疗的领军单位。今年高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将成立专门的SCLC病房,并着力开展SCLC的早期临床研究,同时会继续开展高质量的Ⅲ期临床研究,为SCLC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策略。
我们的标本库会继续丰富SCLC患者血液及肿瘤标本,为提升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已经成立了临床研究大数据中心,而SCLC作为重点病种会进一步建立专病库,在大数据的指导下综合生物信息学、临床数据等信息,可以挖掘出更多问题并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转化。
《医学界》:春节即将来临,请您为中国SCLC领域的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送上新春寄语吧!
程颖教授:2019年SCLC走过了漫长的寒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展望2020年,有机遇更有挑战,我们满怀信心和期待,携手并进,一起拼搏,让SCLC研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唱响中国最强音,为SCLC患者创造更美好的的明天。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SCLC专委会感谢为SCLC发展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感谢支持SCLC临床研究的患者及家属,感谢医药企业的投入和支持,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