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广东首批20家医院联手,为可诊可治罕见病破困境
近日,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下称“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在广州成立。这是广东率先成立的六个罕见病单病种诊疗协作组之一,标志着罕见病防治工作正逐步细化落地,打造罕见病诊疗的广东模式。
▲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正式成立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罕见病患者中,仅40%可明确诊断,有药可治的罕见病仅占5%,溶酶体贮积症患者便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
溶酶体贮积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包括庞贝病、戈谢病和法布雷病等病种,其有效的酶替代治疗药物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那么,这类患者诊疗现状如何?以庞贝病为例,超80%患者曾被误诊,90%以上辗转多家医院才能确诊。有42.4%病友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确诊,13%的病友需要6至10年时间,2.2%病友的确诊时间甚至超10年。
“我曾接触一名法布雷病患者,从孩童时期开始便出现肢体疼痛症状,但一直无法明确病因,十余年后出现肾脏损害等并发症才得已确诊。”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黄海威教授表示,溶酶体贮积症与大多数罕见病一样,由于大众知晓率极低,基层医生也少有相应的诊疗能力,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黄海威教授
罕见病患者的呼声,大家听得见。2019年,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覆盖罕见病病种上百个,为患者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建立了畅通完善的协作机制。
黄海威教授介绍,实际上,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的成立,是让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工作更具体、更专业,依托牵头单位的辐射能力,进一步缓解“难诊断、难治疗和难管理”的窘境。
据悉,罕见病诊疗协作网联合全省20家医疗机构,将形成“省—市—区”三级专家联动体系,定期开展单病种的多学科会诊、远程会诊,以及诊疗进展交流学术会议,“简而言之,当地的基层医院发现罕见病疑似病例后,可立即与协作组牵头医院进行沟通,由牵头医院评估病人情况,再进行相应诊断和后续治疗指导。”
“特效药一针55万”“年治疗费用达百万”“终生用药”......提升罕见病综合诊疗水平固然重要,但患者的用药该如何保障?
为解决困境,广东正探索缓解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的创新路径。今年的广东省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交了“设立广东省罕见病用药保障专项统筹基金”的提案建议;广东多地成立由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的,与本市社会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此外,溶酶体贮积症诊疗协作组致力于加强对患者的用药保障。
“广州一法布雷病患者,经穗岁康、医保核销以及各方支持后,自付治疗费用从每年百万降至3万以内,大大缓解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黄海威教授表示,广东整合医疗保障、政策型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资源,实现罕见病用药多层次综合保障模式。
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谢丽娟表示,作为药企他们将继续加速引入创新高质的药品,与政府、专家及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罕见病生态体系。
审核发布:王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