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成功完成医院首例胆道子镜下激光碎石术 为复杂胆道结石的ERCP取石再添“新武器”
近日,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室成功完成医院首例经口胆道子镜直视下双频激光胆管碎石、取石术,为复杂胆道结石的ERCP取石再添“新武器”。
患者杨某某,女,83岁,因上腹疼痛2日,外院CT提示“胰腺炎、胆囊结石”,治疗效果不佳转诊到昆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一病区。入院后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多发结石”,给予积极抑制胰酶、控制胰腺炎症、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随后,为去除病因,科室拟为患者行胆道结石取石治疗。因患者高龄,心功能情况不佳,胰腺炎症暂未得到完全控制,不宜行外科手术治疗,于是考虑以内镜微创方法去除胆管结石。
消化内科一病区李俊主任仔细阅读患者相关资料,患者MRCP显示胆管多发结石、胆囊结石,虽说胆管结石直径约1.1cm,并非巨大结石,但患者存在胆总管远端相对纤细,近端胆管结石可疑嵌顿的问题,常规ERCP取石过程,存在取石器械操作过程中加重结石嵌顿风险。最终李俊主任综合患者身体条件、病情特点,制定了“胆道子镜直视下双频激光胆道碎石、网篮取石”方案,该方案技术难度较高,要求术者具备娴熟的ERCP操作功底,还需同时精准控制胆道子镜、双频激光。术前,李俊主任带领团队模拟体外碎石操作过程,制定应急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手术操作过程安全。
2024年12月17日,李俊主任在消化内镜中心团队的精心准备及默契配合下,按既定的手术方案,仅用不到半小时顺利取出多枚胆道结石。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胰腺炎症得到进一步缓解,术后第二天胆道造影,提示胆管结石清除干净。目前已康复并顺利出院。
在消化内镜诊治领域,ERCP技术对操作者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内镜操作功底,还需有缜密的思维,个体化制订操作方案。李俊主任带领团队不断勇攀高峰,持续追求医疗技术的突破,致力于为患者带来卓越的医疗服务。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标志着医院ERCP内镜技术发展再上新台阶。
科普小知识
胆道结石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起病急、治疗手段复杂、并发症风险高。目前,传统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经皮经肝胆道镜操作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是治疗胆道结石的主要手段。然而,仍有部分胆道结石由于直径大、数量多、形状特殊或存在复杂解剖因素等原因,不能通过上述常规治疗手段实现结石清除。激光碎石技术最早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治疗,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肝内胆道和胆总管困难结石的治疗。双频激光碎石术是指将激光光纤以接触方式对准结石,通过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在短时间内将结石碎裂以利于结石清除的技术。双频激光具有不引起结石周围软组织热损伤的特点。
十二指肠镜子镜下双频激光碎石具有微创优势。操作时先行胆道造影,确认胆道结石的位置与大小,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或小切开联合柱状球囊扩张,以利于子镜进入胆道。预置光纤在子镜内,插入十二指肠镜工作孔道。发现结石后,光纤伸出子镜,使光纤头端抵住结石,通过子镜注水吸引功能,使光纤、结石均浸润在水中后,在子镜直视下粉碎结石,用取石网篮或取石球囊取石,最后常规置入胆道引流管。
自1998年双频激光碎石临床应用于胆道结石以来,碎石成功率高达88.2%~100%,结石完全清除率达80.8%~100%。ERCP子母镜系统碎石成功率为92.3%~97.1%,结石清除率为80.8%~97.1%,平均需1.4次治疗。
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高热,ERCP取石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急性胰腺炎、胆道出血、急性胆道炎以及胆瘘,多为轻度,经保守治疗可缓解,极少数需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文图:消化内科一病区消化内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