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2小时 ECMO创造生命奇迹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急诊重症监护室门口出现了一幕温馨感人的画面。李女士(化名)在家属的陪同下,手捧一面鲜艳的锦旗,步履稳健地走了进来。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尽是感激的光芒,这背后,是一段关于生命、希望与奇迹的故事。
一个多月前,50岁的李女士突然感到胸闷不适,到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没想到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生死危机。心电图的异常结果让社区医生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急拨打了120将她转运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转运途中,李女士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急救人员迅速进行心肺复苏,争分夺秒地将她护送至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急诊抢救室。在这里,一场与死神较量的战斗悄然打响。
急诊抢救室的医护人员立即接力抢救,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考虑到李女士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发病进程快、心脏骤停时间较长,一分一秒也耽误不起,在快速与家属沟通抢救情况后,景华院区急诊科主任胡莹莹当机立断,启动ECMO团队,准备应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进行最后一搏。
在ECMO团队的迅速响应及精湛技术下,李女士顺利接受了ECMO治疗。在体外循环的辅助下,她的心肺功能得到了暂时的替代和支持。经过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和精心救治,入院2小时后,李女士终于恢复了窦性心率。
然而,挑战并未结束。由于李女士心脏停搏时间长达2个小时,国内鲜有这类情况预后良好的相关病例报道。因此,如何将她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并恢复正常状态,是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和挑战。
后续治疗中,除了恢复心功能外,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重中之重。为此,胡莹莹与ECMO团队对李女士进行了充分的病情评估,最终采用了心肺复苏术后脑保护策略,并积极给予多脏器功能支持,力求达到精准化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李女士的预后。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李女士的心功能逐渐改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5天后,ECMO成功撤机,随着镇静药物的减量,她开始能够睁眼,肢体可简单运动,意识状态也一步步好转,可以从急诊监护病房转入康复科病房进行康复治疗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李女士终于顺利出院。这一天,她不仅重获了新生,更怀揣着对医护人员的无限感激。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她和家属带着锦旗再次来到急诊重症监护室门口,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谢意和敬意。
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精湛医术的肯定,还是对他们无私奉献和人文关怀精神的最好见证。在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每一次生命的奇迹都是对医学技术与人性光辉的最好诠释。
未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急诊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与创新,为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点亮希望之灯,共同书写更多关于生命与爱的篇章,让更多患者重新拥抱属于他们的健康未来。
(景华院区急诊科任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