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痛两个月竟是腹主动脉夹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新挑战腔内治疗禁区,重建内脏区血液供应难题有新解法
俞女士肚子痛了两个月,却意外被发现竟然是血管里有无声的“炸弹”在作祟,随时危及生命。涉及内脏血管区的腹主动脉夹层一直是治疗“禁区”,难度很大。
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决定迎难而上,和俞女士一起创新性挑战:通过开窗的分支支架重建内脏动脉!以往专家们需要体外“开窗”,自行改装支架的4个分支,最新挑战的国产升级的“四开窗",将两个自带分支支架的国产支架套在一起形成两个分支,体外再开窗两个分支,原来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开窗”时间缩短到了45分钟内。这样的创新升级治疗复杂内脏区腹主动脉夹层为国内罕见,也为如何重建内脏区血液供应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始终是治疗禁区
俞女士肚子疼痛两个月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她在外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并未发现相关异常。仁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薛冠华在看到俞女士增强CT后,不禁皱了皱眉,俞女士不仅有腹主动脉夹层,且夹层位置恰好位于内脏分支血管区域,正是以往腔内治疗的“禁区”。
腹主动脉夹层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由于腹主动脉管壁内膜损伤,在高速血流冲击下内膜撕裂面积逐渐增大,而病变区域血管壁薄弱,一旦血管壁破裂,死亡率极高。
累及内脏动脉的腹主动脉夹层是该疾病中最复杂的分型,不仅需要重建整个腹主动脉,同时还需要重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极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所以这种疾病是血管外科的一大难题。
面对着随时面临生命风险的俞女士,薛冠华不准备放弃,他反复仔细分析和缜密规划,决定挑战“禁区”,采用国产分支支架结合“四开窗”技术解决这一高难度内脏区腹主动脉夹层。
国产化支架巧妙利用,升级“四开窗”
“四开窗”对医生的挑战难度很大,是血管外科最高难度、最为精密的手术。
术前充分评估CT图像,仔细分析内脏动脉的确切位置,获得精确的解剖数据,从而通过开窗的分支支架重建内脏动脉,对于开窗和分支的空间、角度、对位不能有分毫差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稍有不准,就会面临内脏动脉缺血,脏器坏死等情况。
原来用的进口支架就是一个完整的覆膜支架,需做手术的医生自行改装支架4个分支,重建内脏动脉。因为有4个重要分支血管,体外开窗需要缝合四个分支,光是改装支架就需花费1-2小时。
薛冠华在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后,决定创新性地使用国产分支支架。薛冠华介绍:“国产的这个支架因为本身自带一个分支,我们用了两个这种支架套在一起,那么就相当于已经有了2个分支,体外开窗另外再缝2个就可以了,能够大大缩减手术时间,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但是这样的挑战以前从未有过,内脏区腹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如何重建内脏分支是对手术医生的巨大考验,要求医生对患者血管解剖结构、腔内治疗技术和各种器械性能熟练掌握。
创新挑战成功,为这种疾病微创治疗提供新思路
手术中,薛冠华将预先开好窗的支架置入并释放,随后开始重建内脏动脉。困难还是接踵而来——导丝难以选入分支、血管扭曲、器械推送受阻等困难,不过薛冠华很淡定,一切都在预想之中,凭借娴熟的技术、良好的手感和团队默契的配合,一一化解了上述难题。
总时长5小时的手术完全隔绝了夹层破口,又重建了四个重要的内脏分支血管。术后俞女士奇迹般地快速恢复,24小时后便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术后48小时已恢复下地行走,腹痛症状明显缓解。
据薛冠华介绍,此次使用国产分支支架“四开窗”治疗高难度内脏区腹主动脉夹层,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重建了重要脏器血供,为复杂腹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