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来一碗砂仁猪肚汤
今年2月4日,星期六,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立春,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今天妇孺国医堂给大家推荐一款
节气养生汤
砂仁猪肚汤
砂仁10g,香橼9g,田七9g,猪肚100g。
1.将砂仁洗净拍烂;猪肚用沸水洗净,刮去内膜,去除气味,切小块。
2.将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同煮。
3.煮沸后改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后饮汤食肉。
疏肝理气,活血和胃。
孕妇忌用
中医认为,养生的基础是顺应四时,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顺应天地阴阳之气,适当的养生有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伸展
立春时节,地下阳气初升,但春寒料峭,故地暖而气寒,如种子芽苞初发,外皮未破。这正是立春时我们所要效仿的状态。故在运动上仍要考虑“冬藏”的特点,不要剧烈运动,适合做八段锦、瑜伽等柔软而使肢体极度伸展的运动,可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春季阳气萌生升发的特点,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作用。
梳头的方法,宜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然后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梳头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宜缓,一次梳50~100下,头皮微热即可,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意思是说立春开始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就会损伤肝脏。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春季阳气初生,应“增甘少酸”,宜食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白萝卜、山药、韭菜、春笋等。少食生冷之物,更不宜食酸收之味,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因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黄帝内经》载:“风者,百病之始也”。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体表抵御外邪能力较弱,同时春季气候不稳定,时寒时热,稍不注意,就容易外感风寒湿气,表现出感冒咳嗽等症候。因此,衣着上主张“下厚上薄”,不可骤减,脖子、腰部、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需要格外精心防护。外出最好戴上围巾或穿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
立春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人在进食过多的情况下,容易感受外邪。这是由于饮食壅滞于胃腑,人体的气血就趋于体内,卫外的功能就下降,所以易感风寒。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胃肠型感冒。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
春节过后,
大鱼大肉类食物吃得多了,
不少朋友脾胃消化不了
来一碗砂仁猪肚汤,
健脾和胃,还能驱寒暖身。
声明:本文仅为妇幼健康科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中医科周燕兰
编审(二级):健康教育科何韫聪
审发(三级):健康教育科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