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无小事,预防头等事
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100天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痛”
跌倒就是那名罪魁祸首
人都是“跌不起”,老年人更是如此
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
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需要我们积极地干预和控制
艾滋病(AIDS)是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CD4+T淋巴细胞不断下降,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发生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老年艾滋病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跌倒、坠床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产生严重影响。
怎样防止跌倒发生?
看看下面的内容~
跌倒(Fall)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跌倒的危险因素★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感能、骨、中枢系统功能减退,肌肉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反应力变差,骨骼脆性增加,导致老年人走路不稳,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疾病因素
老年人患病种类越多,跌倒的危险性就越大。由于病理性改变及服用药物影响感觉、中枢神经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与协调,使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储备降低,艾滋病患者由于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反射异常,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的头晕、眩晕、视物不清,患者极易站立不稳而跌倒。
药物因素
镇静、精神类药物会影响人的平衡能力,易导致跌倒。扩血管药使脑部.供血、供氧不足,易出现头晕,抗焦虑药、非留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可使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心律不齐、意识错乱等,大量或多种药物的混杂作用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由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因素所决定,周围环境较差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可引起老年人跌倒次数增加。
心理因素
老年人跌倒与跌倒当时的情绪因素有关,多数跌倒者共同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太匆忙,或情绪不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另外,还由于他们心理不服老,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对危险性认识不足,或由于不愿意麻烦家属、护士和护工,对辅助工具多有排斥心理,在行走时缺乏稳定性而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
饮食因素
老年患者胃肠生理功能退化,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躯体疾病和精神症状支配经常发生拒食、少食、不知饥饱、挑食等而致进食不足,易导致低血钾和肌无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几率。
社会因素
陪护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陪护与患者的关系不和谐,陪护时间无法保障,对老年患者生活习惯不了解等。另外,家属对护理服务标准要求高,对护理中采取的一些必要约束性措施等不理解,常有干涉护理工作现象,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这些都给老年患者安全带来隐患。
★老年人为什么不可以跌倒★
①跌不起:五老有一跌,十跌有三伤。曾经跌倒的长者,再次跌倒机会很高。
②伤不起:一般会造成受伤,关节脱臼,骨折,头部外伤,淤血,疼痛,生活品质变差。重者颅内出血.长期卧床,死亡。
③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对家人生活上的更加依赖。反而造成家人在照顾上的困难、人力与花费的增加。
跌倒给老年人生理和心理
皆造成不良后果
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
但是生活中很多跌倒是可防可控的
1
衣
选择防滑且合体的衣物及鞋子,沐浴时切忌赤脚沐浴。
2
食
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如服用镇静、安眠、精神类、降压、利尿、调节血糖等药物后应及时上床休息,不要轻易下床,以免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
睡觉前2小时勿饮用太多水,睡前如厕。夜间需要如厕时,可寻求家属帮助。
使用频率较高的生活用品,如水杯、餐纸、眼镜等置于易取处
3
卧
从卧位至下床做到“3个半分钟”:1.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2.在床上静坐半分钟3.站立半分钟后再行走。跌倒高风险患者,家属应陪伴在身边
4
行
少在人员较多的地方走动。
使用合适的防滑助行器具,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感到头晕、乏力、虚弱时暂缓下床。体位转移或行走时,请通知家属帮忙。
勿穿着拖鞋外出,尤其下雨天气,路面潮湿,应穿着防滑鞋。
5
环
打扫拖地、清洗浴室、面盆、厕所时或地面有水、汤、果汁时,请勿下地走动。
夜间请将物品收于柜内,无障碍物,保持走道宽敞,打开地灯。
跌倒发生高风险地点:床边、厕所、面盆边、走廊及人员较多处,请注意防范。
注:若跌倒发生后,不要急于起身,也可寻求帮助,根据伤情给予必要的帮助,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跌倒危害可大可小
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而言
跌倒更是潜在的死亡威胁
需要我们重视
感染三科介绍
感染三科成立于2014年,在诊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合并结核、艾滋病合并肿瘤、HIV母婴阻断、侵袭性真菌病、细菌性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弓形体脑病、JC病毒感染等)、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肺炎等机会性感染、急性HIV感染、老年艾滋病患者合并内科疾病、艾滋病合并梅毒等凸显特色。
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发展为一支专业水平高、人才结构合理、科研教学能力突出,涵盖感染、肿瘤、中医、药学、影像、营养康复、护理、心理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MDT)医疗服务团队。
感染三科首创HIV肿瘤患者一站式多学科医疗模式,为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提供早期肿瘤的筛查、防治、手术前后辅助化疗、晚期患者的姑息、减毒化疗、癌性疼痛控制和中医调理等个体化治疗,同时在肿瘤并发症早期预防和疾病延续护理等经验丰富。
母婴阻断方面,为HIV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专业的抗病毒治疗、指导新生儿合理喂养、儿童追踪随访等服务,承担广东省妇幼系统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督导教学工作,及四川凉山昭觉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技术支持,参与制定“昭觉艾滋病母婴阻断及新生儿筛查及抗病毒治疗规范”。
科室拥有急重症救治医护团队,感染性休克及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科室首创隐球菌保守治疗-腰大池引流-脑脊液药物浓度检测-外科介入的系列流程,患者预后显著提高,成为全国艾滋病青年骨干医生培训班的示教课程。
此外,对中枢系统结核菌感染及耐药结核治疗亦经验丰富,是国内HIV/TB双感患者治疗重点单位之一。多位专家参与“十一五至十三五”艾滋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制定了《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治专家共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专家共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特殊群体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HIV阳性孕产妇全程管理专家共识》,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来源:感染三科
作者:曾翠霞、郑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