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医学生,救人要紧!”危急时刻,我院护理实习生挺身而出,挽回一条生命!
当看到意外突然来临,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驻足观望或转身离开,还是主动伸出援手?
近日,我院护理实习生何震涛同学遇到一名市民倒地不醒,他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通过准确的判断,科学实施心肺复苏,为一名心脏骤停患者的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事发12月17日晚。当晚北风凛冽,寒流滚滚,热爱运动的何震涛正在篮球场上打球。
此时,在篮球场的另一端,突然传来周围群众大声呼救。听到求助后,何震涛迅速跑到现场,只见球场上躺了一个人,一动不动,情况非常紧急,何震涛第一时间立马疏散围观人群,判断伤员的意识、脉搏,并请群众帮忙拨打了急救电话。
何震涛球场跪地抢救伤员
何震涛是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一名护理实习生,就读于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接受过专业急救培训并通过考核,在判断伤员呼吸、心跳骤停后,为确保伤员呼吸道通畅,他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在进行了一组胸外按压后,120急救车到达现场,何震涛与医护人员护送着伤员到达我院急诊抢救室。
何震涛与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到达我院急诊抢救室
面对“临时罢工”的心脏,我院马上开启绿色通道将患者送进导管室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在我院医护人员共同的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正常,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生命化险为夷。
“最重要的是第一现场,在心跳骤停的早期有人做心肺复苏,能给后面的治疗争取到更多时间。”急诊科专家说。
回忆起事件过程,何震涛同学十分感慨:“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只想赶紧救人。相对于普通群众,面对突发情况,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所以我更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抓住黄金时间救人”。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何震涛的勇气和临危不乱的处置方式,充分展现了新青年有责任、敢担当、能奉献的精神风貌。
冬季天气寒冷
心源性猝死高发
遇到心脏骤停的病人怎么办?
专家呼吁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往下看,一起学习必要的急救技能↓↓↓
心脏骤停该如何急救?
心肺复苏步骤
01判断患者意识
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在双侧耳边大声询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
检查呼吸与颈动脉:观察病人胸部起伏及触摸颈动脉是否搏动,面对胸部,侧面部贴近患者面部感受呼吸,观察胸廓起伏情况,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喉结划向一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无搏动,无呼吸或点头样呼吸,时间〈10秒。
呼救:来人啊!拨打急救电话!取除颤仪!并给予清除口腔分泌物!
02胸外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松解衣领及裤带,解开上衣,按压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交叉手指,左手五指翘起,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03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但要注意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度伸展。
04人工呼吸
用按于前额的手的食指和拇指捏紧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注意最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覆盖患者口部,防止细菌感染)。
向患者口内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1.5秒,吹气量以看到明显胸廓起伏为准,停止吹气,松开贴紧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耳听有否气流呼出,观察胸廓起伏情况,然后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的比例为2:30。
05停止心肺复苏的指征
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其发生,
但可以通过科学的应急救护,
为生命抢得主动权。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施救者,
同时每个人也可能成为被救者。
供稿:刘惠娜何震涛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