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阳”了怎么办?别慌,看这里
昨天
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
各地都开始“非必要不做核酸”
👇👇👇
如果发现自己核酸阳性
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新冠感染患者
可以居家隔离了
不少人就开始慌了
药店里挤满了人
有的地方连花清瘟甚至涨价240%
对此
发热门诊医生表示不要盲目囤药
如果发现自己阳性了
也不用太担心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阳了如何在家做好隔离
安全转阴
1.阳性后是否一定要去医院呢?
现在防疫逐步优化,根据新加坡、越南等其他地方的抗疫经验,一般在防疫放开后的1个月左右会出现一个感染人群骤增的高峰期,后面感染人数再逐渐减少。不过,高峰期来临时,大家还是不要恐慌,应平常心来对待。因为大部分无基础疾病的人群一般还是属于无症状或者轻症,待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即可平稳度过这一关。
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家里的高龄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感染后重症几率比较高,需到医院进一步就诊评估。
其他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建议居家隔离对症治疗直至转阴,将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群。
2.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轻型感染者呢?
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会表现有乏力、间断发热、偶有咳嗽、咽喉疼痛,或部分人群有嗅(味)觉减退症状,也有儿童或成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的腹泻症状。
如果没有胸闷、缺氧、极度乏力、嘴唇发绀等症状,一般属于轻型这类。或者服用退烧药,体温下降后精神状态表现良好,乏力症状改善,一般也不属于重症,不用过于担心。
3.轻型感染者怎么服药?
保持良好心态,可以选择服用一种中成药(抗病毒或清热解毒类)加上一种感冒药来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如果有腹泻症状,可以口服蒙脱石散减少腹泻次数,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对症治疗。
如果腹泻次数多伴随口干、唇干等脱水症状时,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电解质。
4.病情多久可恢复?
一般轻型患者,大多数在感染后1-2天症状逐步显现,会有咽痛、乏力不适,体温逐渐上升。
在病程第2-3天体温可到达最高峰,如果有发热的话,体温可表现为2-4次高峰,伴随全身酸痛。儿童此时体温可达到39.5℃左右,此时可以服用退烧药。
在病程的4-6天,可有鼻塞流涕增加,但体温高峰逐渐下降直至正常,全身酸痛症状好转。
部分人群在病程1周好转后可能会有轻微鼻塞流涕、偶有咳嗽、乏力等不适,属于恢复阶段,此阶段每个人感受程度及持续时间会有差异。建议此阶段尽量避免劳累、熬夜,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睡眠,更有利于早期完全康复。
5.什么时候使用退热药?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反应,是否退热可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如果体温≥38.5℃或自觉温度高较难受时,可以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
下一次服用退热药应与前次退热药间隔至少6小时以上,避免过量服用,增加不良反应。退热药选择一种即可,不建议联合或交替使用。
6.止咳药是否必须?
如果咳嗽不剧烈,不影响生活和睡眠,可暂不用止咳药。如果咳嗽症状明显,可适量口服止咳化痰药物(1-2种),不必过多种类使用或频繁换药,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是掩盖病情。
7.解除居家隔离的条件是什么?
在发现阳性后的隔离第6、7天症状好转后,可进行连续2次核酸检测,一般如果连续两次核酸的Ct值≥35,可以认定没有传染性,可以予以解除隔离。
8.如何保护家庭成员?
建议符合接种疫苗条件的人群均尽快接种,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已完成基础免疫半年后也需尽快安排加强疫苗接种。
有条件的家庭可备抗原检测盒,如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自测抗原,如抗原显示阳性或弱阳性,及时戴好口罩,减少呼吸道与家庭其他人员的呼吸道暴露。
开窗通风减少气溶胶的产生,保护家庭的老年及有基础疾患人群。
9.饮食上如何注意?
👉建议清淡饮食,补充足量蛋白质,优质蛋白为主(鸡蛋白、酸奶、牛奶、鱼、豆类均可),食欲不太好的可以予以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青菜粥、小米粥、米粉、面条、豆腐脑、牛奶等等。
👉均衡营养,可以吃些新鲜水果、蔬菜,食源性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
👉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尽量不放辣椒、花椒等容易刺激咽喉的食物。
最后想跟大家说
发现阳性了不要慌
药不要乱吃
偏方不要乱用
有问题找医生
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要以各种肝病诊治,兼顾各种感染性性疾病的感染性疾病专科,是深圳市龙华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与一体的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设有肝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爱心咨询门诊。经过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已成为深圳北片区设备完善、服务技术项目齐全、医疗水平与质量较高的感染性疾病科室。
现有医生、护士员工共27人,其中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8人,护士7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9人,本科学位18人。
感染性疾病科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功扎实,能够为辖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优质、温馨的临床诊治服务,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咨询电话:(0755)29001099-8112
本期封面:
作者|感染性疾病科刘真真
编辑|宣教科廖静文
责编|宣教科曾银娟
审核|感染性疾病科姜春梅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