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长征路上重温党史 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科学规划和详细部署,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作出科学规划和详细部署,并再次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10月25~27日,广西江滨医院党委书记韦辉、纪委书记雷霄云、总会计师梁新佳等一行12人,作为医院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赴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为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用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10月25~27日,广西江滨医院党委书记韦辉、纪委书记雷霄云、总会计师梁新佳等一行12人,作为医院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赴龙胜各族自治县开展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过去,广西江滨医院作为龙胜金坪村、泗水村的后援单位,一直通过捐赠扶贫鱼苗、帮扶水果种植、捐资建设加工厂、扶持产业基地等方式,和全村人一起,为村里的振兴出钱、出力、出谋划策。
金坪村村部旁一块已经有些陈旧的公告牌上,还列着当年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时的种植示范户、帮扶人。
看到这块牌子,江滨工作队的不少人都感慨万千——
“我的这三户联系户早就脱贫了。他们和我在微信里都说了,这几年罗汉果、百香果的收成不错,价格也不错,家里生活都好了。”
家里生活都好了
“我去年还专门来看过我这两户联系户。他们现在都挺好的。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安心返乡创业了……”
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安心返乡创业了
金坪村是少数民族村落,全村95%以上是侗族。在侗家人看来,“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风雨桥就是他们的“福桥”,既有交通的功能,又有美化风貌、礼仪接待的功能。
为做好金坪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村里的风貌,金坪村重修风雨桥暨寨门的项目,得到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广西江滨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于今年10月开工。
10月26日,江滨工作队在在金坪村在建的风雨桥边,举行风雨桥暨寨门建设项
目捐赠仪式,为项目捐赠金额15万元。
村民们则做了一幅锦旗,对广西江滨医院多年的帮助表示感谢:“建设美丽金坪真心造福于民”!
在金坪村和泗水村走街串户,走访村民,采集脱贫户、防贫监测对象信息变化情况时,江滨工作队不时对比村里的今昔变化,为乡村振兴的成果而兴奋:
“他们这栋真是‘罗汉果楼’,就是这几年靠种罗汉果挣钱盖的新楼房!”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来泗水村,走的全是泥路,车都开不上来。现在车子不仅能开到山上,水泥路甚至开到了村民家门口。村民出入方便了,也不用担心水果拉不出去了。”
“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我们就来到了龙胜、来到了泗水,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韦辉在座谈中说:听到大家说起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我们都很高兴。但是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一两个项目,希望大家能凭借二十大的春风,进一步想办法,既要深挖产业潜能,又要设法拓宽产业种类,我们后援单位也会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做实事,一起把乡村建设得更美好,实现二十大报告中说到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龙胜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
泗水乡的龙舌岩,就是著名的“红军岩”: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龙胜,几名伤员住到了岩洞下。村民不仅掩护了他们,还给他们送粮送水。这些伤员离开前,岩石上刻下标语:“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
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龙胜,几名伤员住到了岩洞下。村民不仅掩护了他们,还给他们送粮送水。这些伤员离开前,岩石上刻下标语:“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
在红军岩下,江滨工作队还举行了“共庆二十大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韦辉给大家上党课,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重新学习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抱定必胜信念,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文图/编辑:陈春栩
▐审核:马金玉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