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支援负压病房的日子
至此以后,9月24日,对这群人来说不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这是他们的英雄日,是他们为守护家园而奋战留下的印记。
至此以后,9月24日,对这群人来说不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这是他们的英雄日,是他们为守护家园而奋战留下的印记。
平时白衣天使,战时白衣战士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我深知守好新冠患者生命最后防线的重要性,也曾多次主动请缨方舱医院、隔离病房,最终组织派我支援定点救治医院——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负压病房。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新冠疫情的战场都“摆”在了家门口,作为甜城健康卫士,我们怎能不往前?尽管重症负压病房很危险,对医务工作者的体能、毅力、心理都有着严峻的考验,但白衣战士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告诉我绝不能退缩。9月24日,我和其他6名小伙伴便披上了战甲,奔赴战场,为生养我们的这座城市去战斗。
作为医疗组组长,我主要组织每日查房、安排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参与抢救病人等工作。克服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以及对陌生环境的焦虑,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战斗,看着一个个患者转出重症病房,不得不感叹,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最终,我们也圆满结束了本次支援任务,完成了新冠重症患者零死亡的重任,再一次展现了咱们一院人敢打硬仗,能打赢硬仗的优良传统。
重症医学科龙桂均
患者病情好转是最好的慰藉
自9月8日医院值班后便一直在院工作,看到疫情来得如此毫无征兆,如果需要,我随时可以上前线。
“内江二院新冠负压病房急需重症医生支援,你愿意去吗?”9月24日,医院征求支援意见,我义不容辞。18时,我和另外几名队员紧急集合直达二院,开始紧急防护服穿脱及工作流程培训直至深夜2点。直面新冠危重症患者,我们内心还是有些彷徨不安的,不过这些情绪随着次日的正式入舱,消失无踪了。
作为治疗小组组长,我每天负责负压病房危重新冠患者的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安排检查、调整治疗、以及汇总治疗反馈治疗专家组,我们实行24小时轮班制,酒店医院两点一线工作。为了保障入舱工作效率,在入舱前我们不喝水进食,从穿防护服入病区、工作、出病区脱防护服、返回酒店清洗,需要6小时,工作强度很大。每次出舱以后都是洗手衣浸湿、全身虚脱,但看到危重病患开始好转,心里那种成就感瞬间战胜了疲惫。
为了避免母亲担心,我告诉爱人不要告诉她我在新冠病房工作,家里两个孩子每天都会发视频来问候,只能微笑告诉他们我很快就会回家了。我们正在为内江新冠最后清零努力,这一天一定会很快来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马兵
再聚首
时光流逝,依然记得2年多前本地爆发疫情的时候是大年初一,我和我的大学寝室同学一起到达疫情第一线:资中县人民医院参与抗疫。
转眼快3年了,疫情再次来袭,似乎更猛烈,更严峻,在这危险和紧要关头,我们医务人员再次来到了疫情第一线。一院、二院、资中、威远……甚至省院的医务人员,大家都在为内江战斗。这一次,我和我同学依然在病房聚首,并肩作战,为内江早日清零,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每日查房,了解病人病情,查看病人资料,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评估好转与出院,这是我们在病房里的主要工作。每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面屏、口罩、手套,走路蹒跚,虽然辛苦,但是随着病人一个一个的好转出院,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仿佛脸上的压痕也是微笑的模样。
依稀记得父母的叮嘱“记得保护好自己”,儿女的质问“爸爸你去哪里啦”,这个时代没有生来的英雄,只有我们的“大家”安定了,我们的“小家”才会更幸福。相信在甜城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定能早日恢复往日的热闹,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小朋友们嬉戏打闹……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进
“二进山”
9月24日,我再次踏上了外出支援的路,而上一次已是两年前。不由的自我调侃式的发了条朋友圈:“二进山”。
熟悉又陌生的环境,接踵而来的培训、考核、上岗就是一整夜,没时间去思考其它的事情,因为那时我只想躺下好好睡一觉,但有些事儿并非都能如愿。作为护理组组长之一,还需尽快熟悉环境、各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确保在组员有困难时及时解决,但很开心的是我的组员老师们都非常给力,给了我特别多支持。也就是这样一个临时的小团队,我们经历了骤然升温的夏季,匆匆而来的冬季。
这一次的支援让我迅速地成长,也让我有了不同于上一次的经历,更深刻的体会了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心血管内科刘恋
为我的城市而战
9月8日是内江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的城市生病了,因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重症护士,也作为一名曾经奔赴过广安、成都参与抗疫“老兵”,这一次为守护我们的家园,我更是义不容辞。
9月8日是内江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们的城市生病了,因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一名重症护士,也作为一名曾经奔赴过广安、成都参与抗疫“老兵”,这一次为守护我们的家园,我更是义不容辞。
“明天和王璐瑶到二院报道,一定要向省院、二院老师学习,更要保护好自己,安安全全地回来……”9月23日晚上正在上夜班的我接到了护理部主任的电话。经过培训过,次日晚上8点,我们在感控老师的监督下做好自己防护进入负压病房。此时的重症病区里尚有十余位危重患者,17床患者需高流量呼吸机维持呼吸、15床需要无创呼吸科支持呼吸、10床仍需要床边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部分患者血压尚不稳定……我们面临着各种护理治疗、喷洒消毒等工作。
工作之余,对家人的想念是最难忍受的。特别是我的涵涵女儿和才七个月的“嘟嘟娃”,每次在视频时,大女儿都会问:“爸爸你还有好久回来?你都走了一个多月了。”面对数着我离家日子的女儿,只能哄着她说快了快了,待疫情结束后再回家好好抱抱他们吧。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坚守下,这一天一定很快就会到来。
重症医学科杨旭明
再黑的夜,也将迎来黎明的曙光
病房里的大哥隔着屏幕给小孩儿讲解功课,阿婆在病房锻炼身体,老大爷打电话笑着和家人报平安…大家力所能及的互相帮忙和打气。
转眼疫情已延续快三年,看过无数同辈挺身而出,抗疫一线,在这次疫情来临之时,我自告奋勇报名了支援行动。在参加医护工作的这几天,我所见到的“镜头”远远超过了新冠带给我的震撼。
每一次辛勤检测核酸,都累得口千舌燥,但这也是每个昼夜待命的值班人员,认真负责的坐诊专家,所有医护人员用行动肩负起的白衣使命。疫情期间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身穿防护服的日子。采核酸、接收新冠患者、帮助科室同事照顾病人、安抚病人家属……这些简单重复的事情,在我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变得不平凡。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抗疫工作者,防护服下的我尽管每天都精疲力竭,但感恩我的青春是简约的白色、圣洁的颜色。
静谧的夜,一丝湿润桂花味儿的微风穿过我的重重屏障送入鼻尖。不禁发问:这样努力积极的可爱人儿啊,怎会打不赢这场战役呢。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
神经外科李佳
编发:宣传科大脸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