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他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友
过得都怎么样?
在何伟教授人工关节置换病友群里
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他们
在群聊里欢快聊起来了
让我们来看看各位病友的分享吧
案例1
第一位分享近况的是25岁的年轻病友阿花(化名)。
阿花自10多年前开始出现左髋疼痛不适伴轻微跛行,当时未予重视,2021年11月由于疼痛加重,便到当地医院行X光、CT等检查,诊断为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晚期骨关节炎,医生建议她行髋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0年左右”“手术后经常出现长短腿、走路瘸的情况,又不能下蹲,失效后最多也只能翻修一次”这些身边朋友的传言让阿花对关节置换手术抱有强烈的抵触心理,但痛苦始终困扰着自己。
阿花在网上认识了很多跟自己情况类似的病友,其中一位由何伟教授主刀完成的髋关节置换病友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位病友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走路,术后一个月自行走路,术后三个月的行走如常人一般。阿花决定来看何伟教授的门诊,何伟教授详细了解阿花的病史、临床检查与阅读影像资料后,结合阿花的诉求,建议阿花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就阿花心中的疑问一一解答,阿花慎重考虑后很快就拿定主意,联系入院接受手术。
2022年9月是阿花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第三个月,从她的步态看来,阿花步态已基本恢复正常,回归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阿花术前、术后影像资料对比
案例2
第二位加入讨论的是47岁的病友阿文(化名)。
阿文的病史较长,自诉出生后不久便发现左髋部活动受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髋部疼痛、行走无力、跛行加重等症状,在何伟教授门诊,经过测量,左下肢短缩6cm,结合X光片检查,确诊为左髋关节发育性脱位(IV度),针对阿文的情况,只能选择关节置换手术,阿文长期饱受关节活动障碍、下肢短缩的困扰,此次前来就诊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解决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随即便入院接受手术。
由于髋关节发育性高位脱位病理改变复杂多样,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要手术医生、护理、康复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手术很顺利,2022年9月是阿文接受关节置换后的第二个月,已能够自行行走,术后康复速度和质量,超出阿文自己的预想。
▲阿文术前影像提示:左髋IV度脱位术后影像:双下肢基本等长
案例3
第三位是30岁的病友琴琴(化名)。
琴琴的病情跟上面的两位稍有不同,琴琴幼时某一天突然出现右髋关节疼痛,伴随而来的还有髋关节流脓,当时由于医疗条件差,历经长时间的折磨,才将流脓问题解决,但跛行的苦恼一直伴随琴琴的成长,好在疼痛不明显,直到2020年(28岁),右髋开始疼痛,虽经多方治疗始终不能缓解,等到2022年3月,疼痛的频率和程度愈加加重,经当地医生介绍,来到何伟教授门诊,根据琴琴的病史和影像资料,诊断为右髋关节化脓髋后遗症,要想改善功能、跛行、缓解疼痛,关节置换手术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由于幼年时期发病,对髋关节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不仅下肢明显短缩(短缩4cm),而且长期化脓感染,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破坏较大,都对手术以及术后康复带来困难。
琴琴很幸运,何伟教授团队经过精心准备,手术如期高质量顺利完成,2022年9月是琴琴接受关节置换手术的第四个月,走路、下蹲完全跟常人无异,琴琴也化身为置换病友群积极为他人打气、树立信心的志愿者,经常分享自身的康复经验。
▲琴琴术前影像提示:右股骨颈短缩,大转子上移,右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术后影像提示:双下肢基本等长
何伟教授有话说
以上三位病友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关节置换,但无论是原发病、病情现状、年龄、患者的意愿、手术与康复的难点等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患者对关节置换的顾虑具有一定的共性。
“人工关节能使用多久?”“能不能尽量延迟手术?吃止痛药能不能避免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这是很多年轻患者担心的问题,而在何伟教授看来,绝大多数具有丰富经验的关节外科专家,都会严格把握关节置换的适应症,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首先考虑尽可能“保髋”,譬如对于刚刚发生塌陷的股骨头坏死,如及时采取有效保髋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避免或大大推迟人工关节置换的,但如果由于疼痛、功能障碍,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同时关节软骨损害严重,失去保髋价值时,就没有必要为了延迟而延迟,因为目前的手术技术、假体设计、材料,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多数可以达到25年甚至更长,而且失效后可以翻修,翻修后也可以获得与初次手术接近甚至相同的效果。作为国内知名的关节中心,髋关节置换术后,绝大部分患者手术当天即可下地练习站立、行走,并很快就可以投入到正常生活与工作中,长期效果可以达到预期。
“髋关节置换后有很多动作不能做,也不能下蹲、行走仍瘸”,这也是患者另一个普遍担心的问题,何伟教授告诉大家,髋关节置换后绝大多数患者术后数周后即可正常下蹲,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也能从事一些运动,如慢跑、交谊舞、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游泳、骑车、乒乓球等,步态也能恢复完全正常。
科室介绍
骨一科(关节中心关节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关节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依托的临床科室,包含关节科和运动医学科两个专业,是国内开展关节手术数量最多、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科室之一。诊疗范围
成人及儿童骨坏死、骨关节先后天畸形、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四肢关节、骨关节感染、骨与软组织肿瘤、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四肢各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软骨、韧带、半月板、关节盂唇、肩袖等运动损伤等。
特色医疗优势
○以股骨头坏死为主的髋关节疾病保髋诊治。关节中心拥有30余年、数万例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预防、早期和准确诊断、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保守治疗、保留自身髋关节的保髋手术治疗的综合防治体系,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在保髋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引领的地位,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使年轻患者得以避免或大大延缓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关节中心阶梯式采用中医药为主的单纯药物治疗、综合保守治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改变关节负重力线(部位)的截骨手术治疗、部分关节置换手术到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手段,提高了临床疗效。
○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关节中心开展关节置换手术量居省内前列。科室近年也积极推广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加强无痛病房建设,同时将中医“整体观念”与之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使患者在手术后局部与全身功能得以同步、快速康复,同时降低感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节镜微创手术。关节中心开展关节镜微创手术已十余年,广泛用于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和疾病治疗,年均手术量逐年增长。关节中心已经广泛开展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重建、肩关节巨大肩袖损伤组织瓣移植修补、肩关节习惯性脱位Latjet手术、髋关节盂唇修补及骨赘清除等高难度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局部更加美观,加快了术后的康复进程,疗效更加满意。
专家介绍
何伟
教授(二级),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名中医。
2020年加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现任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首席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带头人。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骨坏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骨循环硏究会(ARCO)中国区副主席、全国股骨头坏死保髋联盟理事长等。
从事骨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专注于股骨头坏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创新提出股骨头坏死“围塌陷期”新概念、诊断标准,提高了股骨头坏死诊断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系列中西医结合保髋新技术,显著提高了股骨头坏死保髋疗效,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数量居国内前列,尤其擅长复杂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与髋关节翻修。
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9项;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下午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供稿:左国璟|初审:何伟
排版编辑(实习生):王云燕
文字编辑:叶美琪|校对编辑
:李龙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