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防骗 | 近期高发,广东已有多名家长“中招”!
开学近在眼前
正所谓“学生开学,骗子开工”
不少骗子也会趁着这个时间
伪装成老师、家长、学生混进班级群
实施诈骗
近期,广东已有多名家长中招
大家一定要
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冒充老师收款诈骗
冒充老师收款诈骗
近日
佛山禅城的张女士在女儿的班级群中
看到“老师”发布了一条信息
称要收取学习资料和模拟试卷费用
共计418元
事关孩子学习
张女士没有犹豫便通过微信扫码向对方转账
事后
张女士才得知是骗子冒用“老师”的头像
发布缴费通知实施诈骗
随即拨打110报警求助
场景模拟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
作为老师,要认真对本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清理群内可疑人员,开启“群聊邀请确认”;作为家长,不管是在微信群还是QQ群,在收到任何二维码或转账缴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支付,一定要直接与老师或学校核实真伪。
冒充培训机构退费诈骗
冒充培训机构退费诈骗
近日
佛山市南海区的廖女士
在一APP上支付6980元为儿子报读网课
不久后
她接到一位自称“工作人员”的电话
对方以“公司倒闭、网课暂停”为由
让其下载指定APP
并联系“客服”办理退费
紧接着,“客服”告诉廖女士
购买APP上的金融产品不仅可以退还学费
还能赚取投资收益
信以为真的廖女士便按对方指引
进行充值“投资”
直到对方说还需继续转账才能退费时
廖女士意识到自己被骗
于是报警求助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
广大市民接到自称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话或短信时,务必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牢记退费前需要转账的一律是诈骗!
以办理入学为名诈骗家长
以办理入学为名诈骗家长
近日
珠海市斗门分局刑侦大队联合新青派出所
快速破获一起诈骗案
8月19日,有学生家长到新青派出所报警称:一名叫何某的男子以“可以帮孩子入读公立学校”为由,收取每名家长2万元至4万元的办理费用。随后,何某就销声匿迹了,而缴纳的费用也没有退回,家长怀疑被骗,于是前来派出所报警。
扣押的部分赃款、单据
接报后,斗门分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刑侦大队与新青派出所成立联合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侦查,警方快速锁定了嫌疑人何某在广西北海。
8月21日,专案组成员立即赶赴广西北海,在北海市警方的大力协助下,于8月23日成功将犯罪嫌疑人何某(男,31岁)抓获。
抓获嫌疑人何某
经核查,何某受利益驱使,编造“可以帮孩子入读公立学校”的借口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巨大。目前,嫌疑人何某涉嫌诈骗已被斗门分局刑事拘留,案件还在依法办理中。
警方提醒:
警方提醒:
骗子在实施诈骗时,往往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和对入学政策不熟悉等弱点,谎称“在教育局有熟人”“曾经帮忙办理了多少学位”“承诺没有办成可以全额退款”“可以自主选择学校”,骗取家长们的信任,获取钱财。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
2022年第2号预警:警惕“助学”骗局
2022年第2号预警:警惕“助学”骗局
近日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出预警
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警惕“助学”骗局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
1.不轻信陌生人: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资助,都不会要求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或QQ等方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费用或在ATM机和网上银行进行汇款或其他操作,如遇此类情况务必小心,不要按照对方要求操作。
2.不贪图“小便宜”:在各类金融服务消费活动中,要认真阅读相关合同条款,提高甄别和抵制能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得越好,挖的“坑”往往越深。
3.不盲目高消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广大学生要养成自立自强、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理性消费,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
广大学生要时刻绷紧自我保护这根弦,当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注意留存相关凭据与证据,第一时间与老师和家长沟通,及时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目前,有关部门开发了“国家反诈中心”“全民反诈”等手机APP,建议广大学生和家长下载使用,共同构建全国一体化反诈技防体系。
临近开学
诈骗分子已蠢蠢欲动
这几类常见骗局
广大学生及家长一定要注意防范啦!
↓↓↓
来源:羊城晚报、微言教育、佛山市公安局、珠海市公安局、人民网,如有侵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宣传教育科梁志雄
关注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为您提供预约/当天挂号、诊间支付、查看费用/报告等移动服务
为您推荐适时的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