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孩子如何正确贴秋膘?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
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中医有“苦夏”之说,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使得身体消瘦,体质下降。一旦立秋,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称之“贴秋膘”。
那么,应该如何给孩子“贴秋膘”?我们邀请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陈文利进行详细介绍。
一、贴秋膘首先调理脾胃
一、贴秋膘首先调理脾胃
虽然已经是秋天,但是天气仍然较热,孩子的肠胃可能还没有得到及时调理。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气候高温潮湿,各种冷食、冷饮、冷气轮番上场,体内寒湿增加,脾胃渐弱,到了秋天,虚弱的脾胃一时半会恢复不过来。尤其体弱者,本来消化能力就弱。陈文利强调,“贴秋膘”之前首先要“贴补”脾胃,提升脾胃的运化能力。
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小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小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小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有食积的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等。
二、饮食均衡,少辛辣多酸
二、饮食均衡,少辛辣多酸
对于孩子,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膳食结构,均衡三餐营养,特别是在‘立秋’以后。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及油炸食物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食物,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以助养肝。
对于孩子,应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膳食结构,均衡三餐营养,特别是在‘立秋’以后。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尽量少吃
葱、姜、蒜、韭菜、辣椒
等辛味之品及油炸食物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食物,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以助养肝。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适令节气水果,西瓜性属寒凉,立秋后食用要适量。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百合、山药、莲藕、萝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做到”三分饥”,不贪食,不要让孩吃得过饱。在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水果如苹果、梨等适令节气水果,西瓜性属寒凉,立秋后食用要适量。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
茄子
、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百合、山药、莲藕、萝卜
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
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
,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做到”三分饥”,不贪食,不要让孩吃得过饱。在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三、穿衣:春捂秋冻三分寒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惹病。“适当增衣”以让孩子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不要让胸腹受到寒凉,否则也会伤及到脾胃。做到“三分寒”,衣被不要穿得太多、盖得太厚。在秋天向冬天转季的时候,要慢慢地添加。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家长将手伸进宝宝背部的衣服里,去感受一下他是否已经出汗了。如果身上已经出汗,说明你给他穿的太厚了。应该给宝宝穿宽松、薄厚适宜的衣服,以宝宝四肢不冰凉,背部又没有出汗,宝宝本人也不觉得冷为宜。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
家长将手伸进宝宝背部的衣服里,去感受一下他是否已经出汗了
。如果身上已经出汗,说明你给他穿的太厚了。应该给宝宝穿宽松、薄厚适宜的衣服,以宝宝四肢不冰凉,背部又没有出汗,宝宝本人也不觉得冷为宜。
如果孩子出汗了,那么就是穿多了,那么这时候就别脱衣服,要躲到避风的地方,等汗都下去之后或者擦干后,再减下衣服。同时,记得下次要少穿一件哦!
四、作息:早卧早起长高高
四、作息:早卧早起长高高
立秋时节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充足的睡眠,孩子才可以贴膘,一般来说,秋季以晚8点至9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立秋时节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充足的睡眠,孩子才可以贴膘,一般来说,
秋季以晚8点至9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五、防护:暑气未消秋老虎
五、防护:暑气未消秋老虎
陈文利提醒,“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为了预防中暑,建议大家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等防暑药品。
陈文利提醒,“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为了预防中暑,建议大家
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等防暑药品。
六、秋季户外登高远望
六、秋季户外登高远望
秋高气爽是一个户外运动的好时节,更是登高运动的好时节,小儿养护“宜时见风日……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于帏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阳光、户外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很重要。
陈文利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宝宝皮肤产生更多的内源性维生素D,增加钙质的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及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太阳光是自然光,有放松双眼、保护视力的作用。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晒太阳能够使人体感到温暖、舒适,从而改善抑郁状态,改善情绪。只要不暴晒就可以了。
陈文利建议,
家长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射,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宝宝皮肤产生更多的内源性维生素D,增加钙质的吸收,促进生长发育及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太阳光是自然光,有放松双眼、保护视力的作用。皮肤适当的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有效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晒太阳能够使人体感到温暖、舒适,从而改善抑郁状态,改善情绪。只要不暴晒就可以了。
总之,孩子贴秋膘是个吃喝玩睡的综合工程,掌握好方法,孩子秋天会长得健健康康的。
专家介绍
陈文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
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呼吸、营养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如发热、咳喘、腹泻、腹痛、厌食、疳积、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失眠等。
出诊信息
总院:周二、周五上午
芳村分院:周一、周三、周四、周日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号
专家介绍
朱锦妍
副主任中医师
专科方向:小儿肾病专科、小儿肺系疾病专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运用中西医治疗厌食、多汗、失眠、遗尿、性早熟、肾病综合征、各种紫癜等疑难杂症,对儿科常见季节病、多发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信息
总院:周日全天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儿科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包括龙溪总院,芳村分院两个院区的儿科门诊,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另有儿科治疗师2名。
我科坚持以“儿”为本,充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诊疗特色,同时开展各种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了中药贴敷、熏洗、小儿推拿、挑积、雾化、机械排痰、吸痰、拔罐、艾灸、耳针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治疗特色,为患儿提供专业规范、全面系统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解除疾病困扰,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我科团队诊疗技术精湛,治学严谨,年门诊量约4万人次,承担我校第三临床医学院教学任务。
诊疗范围:
1、小儿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小儿消化道疾病: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积滞、便秘、疳积等。
3、小儿传染性疾病:各类口腔炎、幼儿急疹、水痘、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
4、各类杂病:小儿多动症、抽动症、失眠、过敏症等疾病。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校对编辑:李龙浩
热门推荐
热门推荐
下一篇:祛湿的明星中药——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