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列车上这名中医骨伤医学生挺身救人
近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表扬信
信中表扬的是该院2022级研究生郑泽炜
在火车上出现突发伤员时
挺身而出的医者仁心
△K436次列车长写给郑泽炜的表扬信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
当时在列车上
一位伤者头上六七厘米的伤口
正不断喷涌出鲜血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郑泽炜
马上为伤者止血
但因为列车上包扎用品不全
郑泽炜用上了所有纱布和绷带
也难以止血
只能在包扎的基础上用手按压
“我不敢松手
因为当时患者伤口深、出血量极大
担心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
“以前在骨科病房里
跟医生处理过开放性骨折
但是从未试过单独处理伤口”
而在陌生的环境里
郑泽炜单独为患者
施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按压
“我胳膊都酸了
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终伤者的血止住了
列车中途停车
将伤者转运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我给列车长留了电话
让他有事再联系我
过了几天,列车长告诉我
伤者痊愈出院了”
△
据了解
郑泽炜是2022级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的研究生
他报读的专业是中医骨伤学
其导师是我院关节中心主任张庆文
△
郑泽炜未来三年将在什么环境下学习呢?
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医院与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模式。医院布局为“一院三区两门诊部”,包括院本部(总院区)、骨伤科分院、芳村分院、后滘门诊部、山村门诊部,总占地面积6万6千多平方米,规划建设床位1200张,设有4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目前已形成以国家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为龙头,各学科齐头并进,医教研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医骨科治疗骨科创伤疾病有着独特优势,而广中医三院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医资学术力量,有擅长治股骨头坏死的广东省名中医何伟教授及其团队,深研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的广东省名中医黄宏兴教授团队,还有着方坚教授、林一峰教授、张庆文教授、罗毅文教授、邵敏教授、原超教授、魏合伟教授等一批骨科专家,熟谙中医传统理伤续骨之术,结合现代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深受患者信赖!
△在骨伤专家云集的广中医三院学习,相信郑泽炜同学能够得到很好的滋养。
医院入选各类国家级、省级项目人才31人,先后挂牌建设国医大师和全国、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医院以建设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为契机,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骨伤科创中心,传承创新发扬岭南中医骨伤优势特色。医院龙头学科中医骨伤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拥有骨关节科等7个省级重点专科,骨质疏松(骨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病种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血液病科拥有该学科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培育项目,中医妇科(不孕不育)、中医康复、治未病等学科以及院内中药制剂研制等实力处于行业一流水平。临床医学院拥有11个教研室,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秉承大医精诚的誓言,培养出能担负生命所托的中医
医院科研实力雄厚,设立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骨质疏松研究所、广州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以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何伟担任首席教授,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等先进的管理模式,拥有包括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在内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7项。
△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优势,研制特色中药院内制剂16种,疗效斐然,风靡海内外,深受患者喜爱。
△
我院骨科包括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创伤骨科、脊柱骨科、骨质疏松科等专科病区,其应用中西医疗法诊治各种骨折、关节错位、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颈椎病、各种痛症及软组织损伤等疾患。
据了解
除了在关节中心跟着导师学习之外
郑泽炜还会在医院的其他骨科学习
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评估诊断
学习中医传统理伤续骨之术
三年后
让我们一起期待
郑泽炜的成长
郑泽炜的成长
!
具体介绍如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关节中心关节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何伟股骨头坏死研究治疗部依托的临床科室。
关节科包含两个病区,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是国内开展关节手术数量最多、治疗手段最丰富的科室之一。现有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省名中医工作室2个,医护人员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医生13人、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9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卫健委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共6人。中心重视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3本,获科技进步奖5项。
关节科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关节疾病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成人及儿童骨坏死、骨关节先后天畸形、退行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四肢关节、骨关节感染、骨与软组织肿瘤、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等。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使中心拥有了股骨头坏死预防及保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治疗三大优势医疗技术:
一、股骨头坏死预防及保髋治疗技术
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骨坏死的单位之一,尤其在股骨头坏死方面,拥有30余年、数万例的临床经验。中心首席专家何伟教授创新性提出股骨头坏死等多项观点,精准化建立股骨头坏死部位及范围分型标准和中医证型分类,独创多项保髋手术技术,形成系统的预防、早期和准确诊断及以中医药为主的保守治疗、保留自身髋关节的保髋手术治疗防治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医生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水平,更好的指导临床中对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使年轻患者得以避免或大大延缓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技术
膝关节是自然衰老过程中较早出现退变的关节之一,在不同的病变阶段,关节损害的部位和程度不一,即使严重的晚期病变,也可能仅累及关节部分区域。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分阶段阶梯式的采用中医药为主的药物治疗、联合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的综合保守治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保留自身关节改变关节负重力线(部位)的截骨手术治疗、保留大部分关节结构的部分关节置换手术到最终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治疗,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了更加全面、精准的治疗手段,既提高了临床疗效,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三、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技术
关节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单位之一,手术量逐年增长,近年来年年均开展关节置换手术1000余台,居省内前列。在手术的同时,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改善患者全身机能状况,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康复,降低感染、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四、全面系统的运动与康复技术
秉承中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医患合作”理念,将传统手法、针灸、药物熏蒸、中医功法等传统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学的运动疗法、以冲击波为首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治疗、等速肌力测试训练、步态分析与训练、平衡仪训练凳手段结合,应用于各类关节疾病的非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术前术后)康复治疗,促进各类关节疾病高效全面康复。
【诊疗范围】
1、骨坏死:成人股骨头坏死(激素、酒精、创伤及特发性)、膝关节骨坏死、小儿Perthes病(儿童股骨头坏死)等。
2、各类累及髋膝等关节的疾病:髋关节原发与各种继发性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累及髋膝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累及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血友病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性关节炎等。
3、儿童及青壮年(新鲜与陈旧)股骨颈骨折。
4、骨关节感染:髋、膝关节感染性疾病(髋、膝关节结核、髋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等)、急慢性骨髓炎等。
5、骨关节先后天畸形:髋关节先天、后天畸形(包括: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骺滑脱、先天性髋内翻、扁平髋、短髋畸形等)、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膝关节内外翻畸形(O型腿、X型腿等)、小儿麻痹后遗下肢畸形、佝偻病所致下肢畸形、臀肌挛缩症、肢体短缩症、关节僵硬畸形。
6、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失效,包括: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与脱位、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骨溶解、膝关节不稳、疼痛与功能障碍等。
7、骨关节创伤后遗症:髋创伤性骨关节炎、膝关节创伤关节炎和畸形等。
8、骨关节与软组织肿瘤:各种四肢及关节周围骨与软装组织的良性、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与骨关节重建,如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转移癌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二科(关节中心运动医学科、筋伤科)是为了适应目前运动型社会和微创医学发展的需求,整合医院原有的骨关节微创专业骨干和技术精英,成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及下队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医学专门机构。科室人员梯队合理,拥有主任医师3名,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
运动医学科以微创技术和康复手段为特色优势,为广大急、慢性运动损伤患者,特别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诊疗与康复平台。专科涵盖运动创伤、运动康复等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致力于运动相关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康复工作,为全民健身、各级运动员、各类体育赛事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拥有国际先进关节镜设备,近年来运动损伤诊治和关节镜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和发展,成功开展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肩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部位的运动损伤,医疗质量高,临床疗效好,社会影响大。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筋伤学》课程,致力于研究肩袖损伤修复后的腱骨愈合机制,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核心论文。
【诊疗范围】
1.肩关节损伤和疾病: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关节盂唇损伤、肩关节脱位不稳、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滑膜炎等;
2.膝关节损伤和疾病: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侧副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剥脱性骨软骨炎、髌骨脱位、膝关节滑膜炎、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关节游离体等;
3.踝关节损伤和疾病: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踝关节不稳、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滑膜炎、剥脱性骨软骨炎、关节游离体等;
4.髋关节损伤和疾病:髋关节撞击综合征、髋关节盂唇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髋关节滑膜炎、弹响髋、滑膜软骨瘤病、关节游离体等;
5.其他部位的运动损伤疾病;
6.运动损伤康复治疗。
我科注重康复训练,拥有完善的运动康复训练设施,对运动损伤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积极进行系统地康复训练指导,将微创技术和康复医学紧密结合,以达到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运动医学科一病区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263号,住院部9楼咨询电话:020-22292929(医生办公室)、020-22292933(护士站)
运动医学科二病区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住院部5楼咨询电话:020-84238775
骨三科(脊柱骨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和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科室人员梯队合理,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6名,医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3人)。
【诊疗范围】
寰枢关节相关疾病及创伤、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症、各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不稳、脊柱肿瘤、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脊柱创伤骨折、脊柱结核以及各型脊柱翻修病例。
【专科特色】
多年来专科一直坚持走“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传统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道路,中医特色浓厚,如“三位十法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手法复位;多功能床边牵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慢性筋骨痹痛;通络宝、红外线超短波、针灸等治疗颈椎病、腰腿痛、腰椎管狭窄等;特别是专科以颈椎病、腰腿痛、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临床研究起点,对颈椎病、腰腿痛的中医发病机理、治则、中医药疗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脊柱病的中医证型、制定了一系列的中药方剂,应用于临床,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这些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同时我们也不断吸取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广泛开展了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及内固定术、颈椎后路减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等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手术,同时在手术前、后结合中医中药进行综合调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编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是广东省中医药局“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委单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3名,硕士学位的10名。
科室汇集了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专家团队,始终贯彻“挖掘、继承、创新”的指导思想,秉承“整体、自然、动态、微创、兼容”的发展理念,以诊治四肢骨与关节损伤为主要临床任务,以“中医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中医手法整治骨折、脱位”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运用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进行干预治疗的同时,将正骨精髓“三原则——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和“四方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广泛运用于医疗实践中,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对四肢长管状骨累及关节粉碎性复杂骨折、多发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盆髋臼骨折、严重粉碎骨折、开放创面、骨缺损、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运用AO及BO固定新技术、组织修复重建技术、显微修复技术进行处理,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重视人员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科室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人员特点,实行了专业分化,现有肩肘、腕手、髋膝、足踝、骨盆髋臼及传统正骨等6个专业组开展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科室积极开展了“老年髋部骨折快速康复”等规范化治疗措施,大大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创伤骨科专科专病及学科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强调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通过科研能力的提高,促使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广东省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各级奖励3项。
骨五科由骨质疏松科和风湿骨科组建而成,拥有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人员10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人。
骨质疏松科是在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的广东省中医骨质疏松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优势病种“骨质疏松症”全国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首个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质疏松防治合作基地、广东省首批中医名科、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骨质疏松症)牵头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联盟单位,设有骨质疏松研究所、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研究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列药物“十味骨康口服液”、“壮骨强肌膏”等纯中药制剂。
风湿骨科围绕重点病种风湿痹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梳理临床诊疗中的关键问题,明确中医药治疗优势环节,完善疗效评价体系。
骨五科拥有医教研三位一体且经验丰富的骨代谢及风湿骨病临床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是骨质疏松症和风湿骨病的防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1项、三等奖2项、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创新团队奖”等。目前,科室根据广东省中医骨伤研究院发展思路,有效整合医疗资源、诊疗服务能力、学术研究等资源,加速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方案,积极构建患者为主、医患互动、社会支持的慢病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建立三院早期、快速、规范的全程、全方位骨代谢评估体系和专业化治疗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诊疗范围】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部、四肢关节疼痛、肾性骨病、骨的生长发育障碍、成骨不全、佝偻病、侏儒症、脆骨病、氟骨症、骨软化症、骨硬化症、先天性脊柱干骺发育不良、颅锁骨发育不全、骨纤维结构发育不全、晚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早发型和经典型畸形性骨炎、低磷酸酶血症、痛风或假性痛风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库欣综合症、骨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骨关节疾病等代谢性骨病、遗传性骨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校对编辑:李龙浩
热门推荐
下一篇:最新就诊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