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医英才】黄伟:无影灯下有我守护
有一群人,他们神秘,举手投足间,你便沉沉睡去,浑不知术中的刀光血影。
有一群人,他们低调,当你从睡梦中苏醒时可能都不记得他们的存在。
有一群人,他们辛勤,关注你术中每分每秒每个生命体征,只为你更安全平稳的度过手术。
他们就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麻醉手术科医生
在不少人看来
麻醉医师就是手术前“打一针”
让你睡着感觉不到痛的人
但许多人不知道
外科医生放心大胆地给你做手术
背后的底气是麻醉医生给的
为什么这样说?
这就要提到业内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一台手术如果没有“保命”这个前提,那么治病也就无从谈起,而想要完成“保命”这项任务,考验的就是麻醉医生的技术实力。
黄伟就是一名麻醉手术科
久经考验的麻醉好手
特别是危急重症的抢救
更是久经沙场
临危不乱
属于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
9年前,黄伟经手的一例3岁儿童气道异物抢救最能体现他的技术实力。“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放在任何一家医院都是难题。”黄伟说,“儿童的麻醉用药非常精细,术中监测也必须非常严密。小儿心脏对缺氧的耐受程度很差,对氧合的要求相当高,一旦氧饱和度过低,患儿就会很快出现心率下降、甚至是心脏骤停。而当时的麻醉科硬件设备不比现在,想要成功抢救患儿的难度更大。”而那名3岁的患儿是花生进入了气道,在就医过程中,卡住的花生还遇水越变越大,娃娃被120送到医院的时候脸色都已经“乌炯乌炯”了,相当危险,已经没有时间再转院治疗。为了抢救这名患儿,黄伟所在的麻醉抢救团队在接到电话后就很快做好了术前麻醉准备。
“难点就在于麻醉之后,如何保证患儿的氧供问题。”黄伟回忆说,“麻醉后需要通过气道输氧保证氧饱和度,但是医生又需要在气道上操作,把卡住膨大的花生一点一点地取出来。所以,当时我们只能和外科医生轮流上,密切关注氧饱和度情况,外科医生操作一下,我又赶紧给患儿输氧,跟接力赛一样。”所幸,患儿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成功脱离危险。为什么敢做这样的手术,黄伟说:“一是时间不等人,抢救生命容不得我们退缩;二是我们科室一向注重技术储备,高难度的麻醉技术我们都会去学习,在遇到难题时才有迎难而上的底气。”
2016年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强劲的团队实力
让众多心脏病患者慕名而来
而黄伟所说的“技术储备”
更是为学科的发展
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作为科室为数不多能率队开展心脏麻醉和体外循环的麻醉医生,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黄伟几乎掌管了心脏外科所有手术的麻醉,最多的一天5台心脏外科手术,甚至是凌晨5点才下手术,小憩后早晨7点又去准备下一台。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没有让黄伟退缩,“科室同事援非,能做心脏麻醉和体外循环的麻醉医生我们正在培养做相应的人才储备,不过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黄伟说。
今年大年初一的晚上,一台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手术将黄伟连夜从老家紧急召回,根本来不及回家的他直奔医院,因为他知道,这是在与死神抢时间。主动脉夹层破裂的手术属于心脏外科非常复杂和难度大四级手术,算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天花板,对手术、麻醉、体外循环等的要求都非常高,而在术中如何使用麻醉药物和心血管药物以保证患者情况稳定,同时复杂的麻醉操作以及保护患者的各种脏器功能不受损害考验的就是麻醉医生的技术了。经过近8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终于手术成功。
作为一名长期
隐身幕后的麻醉医生
许多患者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黄伟从不懈怠
因为他深切的知道
一个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样离不开平台科室的努力和发展
所以“技术储备”“提升学习”
是他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前沿麻醉技术,不断地提升学习,因为我希望我们有实力有能力为外科先进技术的开展提供高质的麻醉技术支持,能有更强的实力为患者手术保驾护航。”黄伟说。
麻醉手术科
作为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
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我院麻醉技术早已走出了手术室
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除日常手术间麻醉以外
还包括了无痛胃肠镜检查
妇科无痛检查无痛分娩
小儿无痛检查等等项目
让患者的检查、治疗更舒适
黄伟麻醉科党支部副书记
副主任医师
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现任四川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协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麻醉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妇幼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乐山市医学会麻醉分会委员。发表SCI论文一篇。
专业擅长:胸科手术麻醉,心脏大血管麻醉和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门诊地点:第四住院大楼一楼
编辑|税碧娟李汶怡
审核|陈正义孟祥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