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中医养生】我院“三伏贴”活动即将开始!
又是一年三伏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海南省中医院“三伏贴”活动
即将开始!!!
贴敷时间
引贴/灸:6月21日(周二)
初伏:7月16日(周六)
中伏:7月26日(周二)
加强贴/灸:8月5日(周五)
末伏:8月15日(周一)
咨询电话
662423546613115066209295
6624235466131150
66242354
66131150
66209295
温馨提示
一般来说,三伏贴在三伏之内(6月21日至8月15日)任何一天都可以贴敷,每伏的贴敷时间相隔7天到10天即可保证药效得到充分吸收,以“三伏天”当天贴/灸最佳。
贴敷科室
治未病中心
(1号楼5楼)电话:66242354;
针灸科
(1号楼5楼)电话:66209295;
肺病科
(1号楼2楼呼吸科门诊诊室)电话:66218710;
儿科
(1号楼2楼)电话:66240606;
妇产科
(2号楼8楼中医特色治疗室)电话:66208034,66208045
康复病房
(2号楼1楼康复大厅)电话:66246549;
老年病科
(1号楼2楼老年病科门诊诊室)电话:66131255;
耳鼻喉科
(1号楼4楼)电话:66203810;
0;
中医护理门诊
(1号楼2楼)电话:66105170;
0;
脾胃科门诊
(1号楼2楼)电话66131415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冬是阴,夏是阳,所谓的“冬病”就是某一些容易发在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虚弱型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天“天灸”(又称“三伏贴”)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法,是依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原理,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节,将名贵中药白芥子、细辛等研末调制成膏,贴敷于腰背部和胸腹部腧穴,刺激经络,调节脏腑,治疗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易发或加重的疾病,有扶助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三伏贴”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治疗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
三伏贴的适应证
亚健康人群:乏力、失眠、健忘、消瘦或肥胖、脱发、面色萎黄或长斑等,体质虚寒者;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胃肠疾病;
妇产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卵巢早衰、不孕症、免疫性不育、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过薄、失眠症等;
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病、关节炎等;
皮肤科疾病:硬皮病、白癜风、银屑病、寒冷性荨麻疹、雷诺氏病、痤疮、冻疮等;
其他疾病:辨证属虚寒者。
以上经中医辨证属于虚寒证者,特别适合老年及少年、儿童患者及亚健康人群。
贴敷注意事项
1.穴位贴药后要防止挤压,少活动,以免流汗致药物脱落。
2.贴药时间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为1-2小时,患者感觉贴药穴位局部有轻微灼烧感为宜。若贴药后灼热难耐,应提前去除药物。贴药后反应不重者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甚至起水泡,此为“天灸”的正常反应,外涂万花油、烧伤膏、绿药膏即可,也可来医院用药处理。
3.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和辛辣之品,禁食虾、蟹、鹅肉、牛肉等发物,宜用温水洗澡。
4.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均为难治疾病,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几十年,且易复发。因此病员要耐心坚持治疗。各地“天灸”实践证明,贴药年限长、次数多,则疗效高。
5.儿童患者建议观察30分钟,由医护人员揭除贴药后方可离院。
欢迎关注海南省中医院!
微信号:hizyy66222705
医院官网:http://www.hizyy.com/上一篇:海南省中医院援沪医疗队载誉凯旋
下一篇:不忘初心扬正气,拒收红包显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