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慢阻肺气胸患者轻松喘气——“无管”麻醉成功助力肺减容术!
呼吸,于人而言,是不知不觉的事情
婴孩诞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吸气,肺部启动
人在离开世界、往生时
就是吐出最后一口气
佛陀说:生命就在一吸一呼之间!
可是,对于很多患有呼吸疾病的人来说
能够自由顺畅的呼吸却是一种奢望的幸福!
邓先生今年67岁,近日因“右侧大量气胸”急诊入院到胸外科,既往有慢阻肺疾病十余年(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反复气促气喘,近三年因为气胸频繁发作入内科治疗,日常生活质量大大下降。这次入院诊断:1、右侧自发性气胸2、双肺肺大疱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加重。
(▲左图:李先生既往多次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肺部无自愈性趋势)
(▲右图:气胸、多发肺大疱)
另一患者李先生因“反复出现左侧气胸3月余来我院就诊。李先生自诉有慢阻肺病史五年,至今已经出现五次自发性气胸,距离上一次气胸才不过数天。这次入院胸片提示:“1、左侧气胸,左肺组织受压约40%,左侧胸腔置管术后改变。2、双肺多发肺大疱。
上述两个病例均存在肺功能差,有多发肺大泡,肺组织较脆的病理生理特点,仅行胸腔闭式引流无法解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问题,需行肺减容术进行治疗!
肺减容术(LVRS)是一种治疗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严重肺气肿的方法。在LVRS中,切除因气道塌陷、气体滞留、肺泡过度膨胀导致气肿的肺组织,剩余的肺组织会代偿膨胀,患者的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会得到改善。
在这种手术治疗方法中,传统的气管插管麻醉机械通气易损伤肺组织,导致反复漏气及加重肺部感染,术后难以脱机。
意识到这个问题,我院麻醉科决定使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Tubeless)方式!它是一项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几乎所有的胸腔镜手术。
知识延伸阅读:
成功!不插管自主呼吸:首例“无管”麻醉手术!真正实现手术舒适化!
成功!不插管自主呼吸:首例“无管”麻醉手术!真正实现手术舒适化!
成功!不插管自主呼吸:首例“无管”麻醉手术!
近年来,此项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肺减容术,其不仅减轻了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对患者的损伤,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使更多的患者切实获益。
(▲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气道压力低,避免呼吸机正压损伤)
于是,针对上述患者病情,我院麻醉科、胸外科团队认真讨论、分析病情,建议患者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胸腔镜肺减容术,切除肺大泡,恢复肺顺应性,改善活动耐量。
保留自主呼吸胸科麻醉(“无管”麻醉)对“肺减容术(LVRS)”有明显优势:
1.非气管内插管可以减轻对气道的创伤;
2.自主呼吸避免了机械正压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减少术中肺切缘漏气,减少了术后转入ICU和呼吸机支持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了术后机械通气对肺组织切缘的损伤导致的漏气发生率,和感染的发生率;
3.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但需要提及的是,tubeless(“无管”)麻醉下胸腔镜肺减容手术对麻醉和手术技术要求非常高:
一是要求麻醉医生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应急措施上都要有过硬的实力和心理素质:既要让患者在充分的镇静状态下保留顺畅的自主呼吸,又不能有疼痛感。
二是要求主刀医生在术前对整台手术要有通体考虑,手术操作要达到轻、稳、准,快,这都需要成熟的麻醉手术团队的精准操作,密切配合。
综合考虑后,我院麻醉科联合胸外科团队成功为上述两名COPD合并肺气肿、肺大泡的患者进行了“无管”麻醉下微创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气喘症状明显减轻。
(▲术前血氧饱和度小于95%,术后血氧饱和度可上升到95%—100%)
在1个小时左右的手术中,麻醉医生精准应用麻醉药物,控制患者呼吸,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全程保留自主呼吸,术后快速苏醒,无痛舒适,随即返回普通病房。
当前,随着接受胸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其术前的心肺功能损害导致手术难度加大,麻醉医生的工作不仅需要保证术中的平稳和安全,更要为病人术后康复作细致考虑。
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标志着我院胸科手术快速康复的进步,希望将来通过tubeless(“无管”麻醉)这一技术能让更多慢阻肺手术患者受益!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身为医者,仁心济世
以精进之医术解决患者痛疾
是情怀所系,职责所在
更是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人民群众才能享有益处!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资料来源|麻醉科邓志敏
编辑|宣传科蔡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