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前沿】生死竞速 全市首例清醒状态下V-A ECMO支持治疗成功实施
近日,佳木斯中心医院由重症医学科、心内二科、周围血管外科、超声科等科室组成的ECMO团队在重症医学科主任刘璇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60岁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三支血管病变、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实施V-AECMO支持治疗,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标志着中心医院ECMO技术应用水平和精益管控能力再上新台阶。
60岁的韩阿姨因“胸痛10小时”来到中心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心内二科主任张桂霞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韩阿姨左前降支近端100%闭塞,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张主任立即在患者左前降支近端放置一枚支架,因发病10小时来院就医延迟心肌梗死面积大,心脏功能极差,且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病情危及生命。张桂霞紧急召集多学科会诊,在向院领导汇报后,决定紧急启用ECMO团队辅助支持治疗。
重症医学科立即派出ECMO治疗小组,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置管及机器的运转。心源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非常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压非常不稳定,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已成为心源性休克患者常见的救治措施。ECMO治疗小组紧急会合,并在超声下详尽地评估了患者的整体病情。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刘璇脑海中跳出——患者虽病情危急,但意识清醒,再加上沟通能力强,适合在清醒状态下进行ECMO治疗。与以往的ECMO治疗相比,清醒状态下的ECMO治疗不需要镇静,不进行气管插管,患者的损伤小,痛苦少,后续恢复快,医患之间可以随时交流病情。但对医护人员来讲这样的治疗方案,技术难度更大,医疗风险更多。经过短暂而周密的考量,清醒状态下ECMO治疗方案开始执行。效果立竿见影,韩阿姨的循环和氧合趋于稳定。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细心护理,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于3月8日顺利撤下ECMO,目前各项指标平稳,已转入心内二科进行治疗。
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生命支持手段,治疗期间常需要镇静镇痛,随着ECMO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镇静、机械通气下ECMO并发症认知的加深,清醒ECMO逐渐开始得到应用。清醒ECMO患者是指患者保持清醒,保留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和排痰功能,可以自主进食,可以避免机械通气治疗气道开放导致的继发性肺部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损伤。尽管清醒ECMO有诸多优势,但实施过程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严密的监测和精确的管理,此次重症医学科完成首例清醒状态下ECMO治疗是科室技术的突破,充分体现了医院胸痛中心的作用和地位,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具有重大意义。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它是代表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作用,使患者短期暂时可以不依赖自身心肺功能而存活。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每年参与周边省市的疑难重症病例会诊,不断提高重症医学救治水平,并积极指导基层医院建设和提供技术支持。重症医学科目前拥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床旁便携式超声、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设备,给患者以最全面的器官功能支持,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