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罗清泉主任团队完成世界首例新型数字技术辅助胸外科手术
混合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虚拟现实技术之一,它将数字虚拟的三维信息模型与真实场景融合,合并形成新的可视化环境。手术中如果运上这一技术,医生就仿佛拥有“透视眼”。日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罗清泉主任团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将该技术最新平台Hololens2带入胸外领域——施行了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肺癌切除术和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
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病灶的精确定位以及对解剖位置的准确评估。如果遇到多发或复杂的病灶,因事先无法精准预知定位,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大幅上升。以往,这些高难度手术主要依靠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人体解剖的熟悉程度。混合现实技术,为医生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极有效的助力。它将平面的影像学检查图像重建成3D数字模型,并投射到手术室的空间中,与真实场景中的患者实际相融合,以此实现术前手术规划、手术路径模拟、术中辅助定位等,进一步减少术中意外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安全性和成功率。
这次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韩老伯,患有双肺多原发性肿瘤,曾辗转外地多家医院,均因肿瘤数量多、治疗难度大而被拒绝手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罗清泉主任团队接诊后,发现患者肺部病灶很多,难以逐一定位,这样的手术难度的确很大。专家们经过缜密的讨论,决定运用最新的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术前病灶判断。医生们带上特殊的“眼镜”设备,眼前立刻就出现了肿瘤的全息影像,呈现出一片高维度“透视区”,逼真地展现了韩老伯肺部病灶的具体情况。手术团队通过模型360度地看到肿瘤位置、重要血管、肌肉、器官、神经组织等,基于此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及手术路径。得益于提前精准的定位和预判,罗清泉主任带领团队在术中成功对所有病灶进行了切除,为老人减少了手术创伤。
此外,除了术前预判,医生们还能在手术中通过该技术将重建出来的模型患者本人做模拟融合,辅助进行精准的体表定位。这次接受纵隔手术的患者王先生,术前被诊断为巨大前纵隔肿瘤。一个月前,他曾在外院接受过一次手术。但术中医生们探查发现他的肿瘤非常巨大无法切除而中止了手术。几经周折,王先生一家抱着最后的希望转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除了肿瘤切除本身的难度,还有二次手术带来附加风险,整台手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罗清泉主任团队再次运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了术前模拟定位和路径规划。然后,术中主刀医生再次带上“眼镜”,通过缩放、旋转、移动等对全息影像进行操作,将虚拟图像与患者实体进行拟合,病灶位置、组织结构瞬间精准还原,手术一气呵成,不仅完整地切除了巨大纵隔肿瘤,手术时间还较以往同类手术大幅缩短。
创新探索,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准则。下一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还将继续研发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胸外手术导航平台,以进一步指导术中精准定位,不断为患者带来更舒适、更优质、更快速的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