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养生防病知多少?
医学指导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宋雨鸿
初春气温变化较大,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今年的雨水节气不仅降雨,还大降温,寒中挟湿。正所谓:“春回大地挟湿气,脾胃最易受侵袭。”因此,初春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肝脾。
01
防风御寒
初春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一日三变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一定要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
02
调节饮食
初春食物以平补和清补为宜。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
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忌过于酸涩,忌油腻生冷,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
03
调养精神
春天到来,肝气渐渐旺盛,而肝脏在我们的身体内是主疏泄与藏血。
因此,春季应养肝。多去户外走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精神调摄,放松心情,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戒郁怒以养性,休息时踏青问柳,游山戏水,陶冶性情,会使心情愉悦,肝气调畅,精神旺盛。
04
预防春困
南方春天,空气潮湿,使人易疲乏头昏欲睡,这种现象就是大家所说的“春困”。春天疲倦犯困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阳气升发不及导致。
因此,防范春困,需要保证睡眠,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快,室内空气流通;
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要适当增加营养,宜多吃健脾祛湿类食物,甘甜之味适当摄入可补益脾土。
05
运动锻炼
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供应,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增加脑供氧,改善脑疲劳的作用。
同时适量的运动,有利于放松心情。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放风筝、春游踏青等。
06
保健防病
初春乍寒乍热,易使人体感受风寒,发生流感、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所以一定要讲卫生,勤洗晒衣被,除虫害,开窗通风,提高防御能力,传染病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
春风夹湿,阴雨连绵,易导致骨关节疼痛,因此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防风防寒湿;春天又是气候交替的过渡季节,若不重视保健,或过食辛热助火之品,再被时令之邪侵袭,易旧病复发,如偏头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应特别注意从衣食住行各方面调摄预防。
医学指导
宋雨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消化内科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门静脉高压症管理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老年与虚证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师从广东省名中医吕志平教授和广东省名中医潘锦瑶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尤其擅长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脂肪肝、肝硬化、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来源:广州市一中医科
投稿邮箱:gzno1hosp@163.com
下一篇:卵泡是成熟了,为什么排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