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健康”志愿者服务队项目获第四届浙江省卫健委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铜奖
“健康浙江青春力量”——第四届浙江省卫健委志愿服务项目比赛于2019年7月上旬启动,面向全省所有医疗机构,7月下旬初选入围35家单位,复赛方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为专家于线上对项目报送材料进行二轮评审,评选出22个项目进入现场路演决赛。
我们的团队
8月17日,浙江省肿瘤医院“药健康”志愿者服务队的《“药”初心,“健”平台》项目在院党委、团委的支持指导下,在药剂科杨国浓、章红燕两位主任的倾力带领下,从诸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进入到最终的路演决赛环节。
我们的项目
“药”的是这颗初心,“健”的是创新平台:本项目从《健康中国2030》精神出发,以肿瘤慈善用药患者为切入点,将药学基层志愿服务拓展至智慧医药线上志愿服务,以全方位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通过多途径志愿服务方式,帮助患者解决用药难题。本项目被认可度高,创新度高,与健康管理理念吻合度高,助力脱贫攻坚,疫情期间服务成效尤为凸显,最终收获铜奖。
我们的展望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本次参赛更多的是学习,好的项目需要孵化和不断地摸索,荣誉给予的是鼓励,荣誉也属于过去,在“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引领下,未来,我们“药健康”志愿者服务队要做的是如何更踏实地做好“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体现好浙江省肿瘤医院“两为一担当”的办院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科大肿瘤医院制定了外引内培的人才战略。据了解,医院先后引进了国内知名的院士团队,建立起院士领衔的研发中心及工作站。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引进也是重中之重,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团队、优秀的海归博士生和博士后团队等先后入驻国科大肿瘤医院。
在内培方面,医院建立了长效的培训机制,目前启动了“304050”的梯队人才培训机制。程向东认为,这不仅是要从机制上进行的合理配套,也是帮助医院人才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另外,医院会在经费、时间、政策等方面创造一系列条件,鼓励院内人才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上做出成果,让其快速成长。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中科院化学所、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每年投入业务收入的5%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专项经费。
聚焦本届长三角卫生健康人才创新发展大会,程向东认为,可以为正处在全面发展升级的医疗机构提供“招贤纳才”的机会,同时也给为寻求更好发展机遇的广大医学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与实现理想的平台,相信这将为区域健康水平提高、乃至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而开启的一场完美邂逅。
在完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医院制定了创建癌痛示范医院的工作方案、制度和流程,健全了癌痛筛查、评估、随访等操作规程,将癌痛管理纳入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
了癌痛病历点评标准,并建立了奖惩措施。
信息技术助力癌痛全程管理
借助信息技术,医院实现了癌痛的全程化管理。
第一,医院建立了疼痛筛查信息化流程,对肿瘤患者进行疼痛筛查,内容包括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评分以及既往使用止痛药等情况。
第二,为了保证患者知晓癌痛治疗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医院建立了阿片类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信息化管控流程,即医生只有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癌痛治疗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后,才可以开具阿片类药物医嘱,否则医嘱将被系统拦截。
第三,为保证对所有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院建立了癌痛患者疼痛评估信息化管控流程,即医生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才可以开具癌痛治疗药物。
在疼痛诊疗期间,医生需填写电子疼痛评估单,实时记录患者的疼痛强度、药物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等情况。疼痛评估单填写保存后自动生成疼痛评估曲线图,直观反映患者疼痛强度、性质的变化情况。
为了规范医生病程记录书写,医院还构建了癌痛病程记录模板,并将其嵌入电子病历系统。模板内容包括疼痛评估、疼痛滴定、爆发痛解救、剂量调整以及芬太尼贴剂等,书写病程记录时,医生可以直接调用相应模板,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高了病程记录规范化水平。
第四,针对院外患者,医院建立了门诊和住院癌痛患者随访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与指导,及时了解疼痛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督促其规范用药,保证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五,对于难治性癌痛患者,肿瘤科、疼痛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科室,通过多学科会诊的方式进行管理,保证了镇痛疗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超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吗啡等效日剂量大于等于600毫克),须经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专家小组会诊并同意后,药房才可以调剂发放药品,从而保障了超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和安全性。
动态分析评价癌痛用药
为了定期对癌痛治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构建了药物动态分析信息化模块,可以对麻醉药品、含有麻醉药品的复方制剂以及非甾体抗炎药等癌痛治疗药物的用量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监控口服缓释、口服速释、贴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
此外,针对麻醉药品用量动态分析往往以医疗机构为单位的情况,通过该模块,浙江省肿瘤医院掌握了科室及医疗组癌痛治疗药物用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用量异常科室或医疗组,进而有针
对性地开展调查。
临床药师定期对门诊麻醉处方及专用病历进行点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麻醉药品超疗程使用进行管控。以阿片类药物缓控释制剂为例,我们把普通患者的限量设定为7天,
把慢性癌痛患者的限量设定为15天。
临床药师还定期对住院癌痛病历进行专项点评。通过点评,我们发现不少问题,包括未签署阿片类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无疼痛评估或评估不完全、无滴定或滴定不规范、病程记录不完整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完善了癌痛诊疗过程信息化管控体系,实现了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筛查、评估和随访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举措,浙江省肿瘤医院癌痛病历专项点评合格率由之前的50%提高至90%以上。通过搭建癌痛管理组织架构以及医生、护士、临床药师、信息中心等多团队的协作,浙江省肿瘤医院实现了对癌痛患者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对进一步提高癌痛患者疼痛管理水平、改善癌痛患者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淋巴水肿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