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男子右膝疼痛难忍,幸亏遇到他
“中国南通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谢谢你们帮我手术!中国医生真棒!Thankyouverymuch!”西院区6号楼关节外科病房,来自非洲喀麦隆的菲迪(化名)对着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雅克感激地说道。近日,刘雅克等关节外科医护团队为菲迪实施了机器人导航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52岁的菲迪已经在南通生活了21年,他曾在南通大学等多所院校任职英语教师,平时酷爱足球运动,不论寒暑几乎从不间断。但在半年前,菲迪的右膝关节在行走时开始感觉酸痛,屈伸下蹲时症状更明显,甚至还会伴有“咔咔”的关节弹响声,尤其是近三个月来疼痛难忍的症状愈发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遂前往各级医院诊疗,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后仍未见丝毫好转。最终,在菲迪所在社区居委会的热心帮助和接洽下,联系到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具有丰富海外留学研修经历的副主任医师刘雅克。
在关节外科门诊体格检查配合影像学资料分析后诊断,菲迪患有罕见的先天髌骨发育畸形“二分髌骨”,且右膝关节骨赘增生和软骨磨损极其严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成为了他恢复健康的最佳选择。经过详细耐心的英语沟通讲解后,菲迪表达了强烈的手术意愿。
“本次手术将继续使用骨科机器人,机器人智能辅助人工关节导航系统集目前最先进的数字骨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导航等多学科新技术于一身,其精细化水平可达0.15毫米。术中截骨量截多少、采取什么角度截,屈伸间隙是否平衡,内外侧松紧度是否得当,膝关节稳定性与功能活动范围是否良好,在机器人的精准计算下均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刘雅克介绍道。在为菲迪量身定制了膝关节假体置换的手术方案后,刘雅克娴熟运用机器人导航辅助技术,并在术中实时监测膝关节截骨角度和切除骨量数据,操纵机械臂精准截骨,将膝关节假体完美置入。70分钟后,手术即顺利完成。
术后第三天,菲迪已经可以自主下床、在病房内简单走动,疼痛较术前明显好转。“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普遍反馈疼痛轻微,康复疗效较常规术式改善显著。”刘雅克介绍道。
“中国医生,真的很牛!”菲迪看着逐渐恢复正常的膝关节,开心地对着关节外科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术后第五天,他就自己步行出院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系统的康复训练后,他甚至还能回归绿茵场,继续他内心热爱的足球运动。
据悉,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历史上,首例成功为海外友人顺利完成关节置换手术的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副主委、临床首席专家刘璠教授,他在2008年为一位南非的女士成功施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十六年后,关节外科的年轻医生接过了精神的火炬,并将继续努力传承!
(供稿:吴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