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科创成果】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全新方案及微创外科手术新技术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持续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北京友谊医院科技处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蓝图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积极引领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旨在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科增长极,促进研究成果“组团式”高水平产出。近期,医院推出【友谊科创成果】专题栏目,逐一展示推介医院在医疗科研领域的最新成就。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全新方案及微创外科手术新技术
无论是在临床治疗还是在医学科研领域,直肠癌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传统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长期以来面临敏感性不足、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偏低以及远期预后改善效果有限等问题。然而,随着近几年前沿研究的突破,上述难题有望得到解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中心张忠涛、姚宏伟、杨盈赤教授临床诊疗以及科学研究团队深入探索直肠癌的治疗方法,成功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iCRT)方案以及微创外科手术新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自2020年起,该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niCRT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致力于探索一种更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降低治疗总费用,并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经过不懈努力,研究团队发现,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niCRT方案显著提升了pCR率,从原来的15%提高到30%-40%;同时,直肠癌手术的肛门保留率也从70%显著增加至90%。这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够保留肛门功能,从而显著改善其生存预后和生活质量。该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系列中科院一区文章,包括在领域内顶级期刊NatureMedicine(影响因子58.7)和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影响因子40.8)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团队并未止步,而是进一步深入探索niCRT治疗前后患者体内免疫微环境和肠道微生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精密实验和深入分析,他们揭示了niCRT方案通过逆转T细胞耗竭和减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实现治疗效果的免疫协同机制。这一重要发现不仅为niCRT方案的疗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也为未来个性化治疗策略开辟了新方向。同时,研究团队还建立了基于肠道菌群的疗效预测模型,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子刊TrendsinCancer(影响因子14.3)和Med(影响因子12.8)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该团队的成果逐步获得了国际顶级肿瘤学术组织(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认可,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分别被2022ASCO年会、2023ESMO年会、2024ASCO年会选为壁报展示及口头报告。这不仅标志着团队成功登上国际顶级学术舞台,也证明中国在直肠癌niCRT新疗法研究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该团队还牵头开展了国际多中心结直肠癌手术研究——COLORIV研究(一项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手术不同种重建方法的对比研究)。COLOR系列研究汇聚了全球顶尖医学力量,不仅推动了微创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也为中国结直肠外科医生提供了参与和领导组织国际合作的宝贵平台。在此前的另外一项国际多中心结直肠癌手术研究COLORIII(比较直肠癌手术不同种微创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来自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和香港)的9个高水平医学中心,自2018到2024历时6年贡献了643个病例,占全球入组研究病例总数的56%,展现了中国高水平医学中心和高水平结直肠外科研究者在该领域的突出影响力。
基于过去六年成功合作的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与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强强联手,于202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启动了国际多中心COLORIV研究。该研究自设计之初便严格遵循COLOR系列高标准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效果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经过四年的精心筹备和预实验,该项目现已准备就绪,即将面向全球招募顶尖结直肠外科中心参与,共同推动该领域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医学中心的合作,该团队不仅树立了团结协作的典范,还为提升全球结直肠癌治疗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国科研团队的实力与担当。
上述针对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iCRT)方案,以及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技术研究的国际多中心研究,不仅显著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手术肛门保留率以及手术微创效果,优化医疗资源利用,推动个性化医疗发展,更是提升了中国科研团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未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胃肠外科临床诊疗以及研究团队将深入探索治疗机制,推进微创外科以及精准医学的深入发展,开展国际化协作研究,开拓新型联合疗法,并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提升结直肠癌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引领该领域科学研究迈向国际新高度。
(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