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两例重度恶性气管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术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介入团队为两例复杂重度恶性气管狭窄患者成功实施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有效解除了其气道梗阻,挽救了患者生命。术中,ST型硅酮支架的置入开创了山医大二院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先河。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医院多学科合作及疑难危重病例综合诊疗水平,也标志着医院呼吸介入诊疗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
病例一是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食管癌术后4年。因“胸憋、气短13天”入院,入院诊断为重度气管狭窄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食管癌术后复发,甲状腺继发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大气道梗阻,处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酶、BNP仍显著升高,床旁支气管镜提示,气管中下段重度狭窄(95%),仅留一条“缝隙”通气。患者当务之急需解除气道梗阻,改善通气,但其病情危重,恶性肿瘤晚期,一般情况极差,最棘手的是目前心肌梗死急性期,正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且心功能较差,若要进行介入手术,必须停用抗凝药物5-7天,且手术麻醉风险较大。如果停止抗凝药物,再次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极大;但若不停药,在气道内进行操作,出血的概率非常高,甚至可能致命;而如果心功能恢复后再行气道支架手术,可能错失支架置入的最佳时机。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呼吸内科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集合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ICU)等多学科意见,董艳婷博士带领呼吸介入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严密的诊疗计划,在应急总医院高鸿教授的大力支持和麻醉科张林忠主任、手术室田小荣护士长的大力配合下,呼吸介入团队为患者实施了保留自主呼吸的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Ultraflex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病例二是一位61岁的男性患者,食管癌术后3年。主因“间断咳嗽8月余,加重伴喘息1月”入院,患者喘憋明显,不能平卧,胸部CT提示气管中上段狭窄,甲状腺区占位性病变,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声门下2-3cm恶性气管狭窄(90%),狭窄长度6-7cm,需紧急行气管支架置入术解除气道梗阻,缓解喘憋症状。患者属于高位气管狭窄,常规气管支架置入容易滑脱移位,呼吸介入团队董艳婷博士、主管大夫宗晨医师与应急总医院高鸿主任认真详细分析患者病情,最终决定置入ST沙漏状硅酮支架。在高鸿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手术室、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呼吸介入团队为患者行全麻硬质支气管镜下气道肿瘤消融术并成功置入ST硅酮支架,患者喘憋症状显著缓解。经复查,支架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显著肉芽增生。
气道内支架是将一定具有张力和弹性的支撑物(气道支架)置入到气道(气管或支气管)内,以扩张狭窄的气道或封堵缺损的气道瘘口。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架置入术属于呼吸介入四级手术,常用于良恶性重度气管狭窄(≥70%)、气管支气管瘘口封堵、气管支气管软化症等。
ST硅酮支架呈沙漏型,两端直径较宽,接近正常气管大小,中间部分较窄,对于大气道狭窄,尤其高位气管狭窄患者,该类型支架较易嵌入狭窄部位,可有效防止支架移位滑脱。ST型硅酮支架在我省目前应用较少,其特殊构造及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该病例是山医大二院首例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置入病例,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山医大二院呼吸介入诊疗水平取得了巨大突破,为后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呼吸介入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科室先后派出董艳婷博士、曹月姣主管护师、张建忠医师赴全国各呼吸介入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呼吸介入团队日益强大,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作为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山医大二院呼吸内镜室常规开展EBUS-TBNA(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手绘导航+径向超声+TBLB(经支气管肺活检术)、ROSE(快速现场评价)、硬质支气管镜、电烧灼、APC、激光治疗、支气管镜下肿瘤消融、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冷冻治疗、气管支气管支架置入与取出、内科胸腔镜等常见的呼吸介入三、四级诊疗手术。
来源:宣传科作者:董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