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15年错当腰椎病治疗,专家诊断竟是小脑扁桃体下疝
50岁的刘女士反复腰痛15年,一直未重视,以为是腰椎病,辗转多家医院骨科就诊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近1个月,刘女士病症加重伴双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在外院理疗、止痛、针灸等治疗效果不佳,于近日入住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神经内科二病区接受治疗。
本次入院后,主治医生莫丹衡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完善核磁共振,经过仔细阅片,发现是小脑扁桃体下疝。
经过积极的调脂、营养神经等治疗后,患者双下肢疼痛好转。出院时,医生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莫丹衡副主任医师详尽阐述了小脑扁桃体下疝: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下部疝入枕骨大孔平而以下为特征的先天性后颅凹发育畸形病症。因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压迫延髓、后组颅神经或影响脑脊液循环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状。这些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病情,约34.0%一76.7%的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症。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确,公认的发病机制认为其可能发生于胎儿的第3个月。胚胎时期,由于中胚层体节枕骨部发育不良,导致枕骨发育迟缓滞后,而小脑、脑干发育正常,使出生后正常发育的后脑结构因后颅窝过度挤压而疝入椎管内。外伤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小脑扁桃体下疝分A、B两型,A型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B型无脊髓空洞,表现为脑干或延髓受压。不同类型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如果症状较轻,可能会先采取保守治疗,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康复训练等。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通常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对脑干和脊髓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枕下减压术、硬膜扩大修补术等。
莫丹衡副主任医生强调,对于患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自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出现头痛、颈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神经内科二病区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