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多学科联动,成功拆除孕妈体内“不定时炸弹”
在医学界,主动脉夹层被誉为最为凶险的血管危机,如同人体内的“隐形杀手”,一旦破裂,瞬间便可引发致命性大出血,对普通人已是惊心动魄,对孕期的母亲而言,更是母子双危的严峻考验。近日,这一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在温医大附二院上演。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仅34岁,怀孕30周的准妈妈王女士。9月15日,突如其来的胸背部剧痛让她紧急踏入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抢救室的大门。面对这位情况危急的孕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程碧环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迅速响应,通过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了王女士患上了主动脉夹层B型——一个随时可能将她推向生死边缘的“恶魔”。
时间就是生命!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医院立即启动了紧急响应机制,当晚便召集了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心内科、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生命大会诊”。专家们经过会诊,确诊王女士极有可能患上了极度复杂且危急的“马凡综合征”,立即手术的风险极高。
在综合考虑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策略,将王女士先收治在重症医学科,接受特级护理和严密的监护,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机进行手术,同时密切关注胎儿状况,确保每一步都谨慎而周全。
然而,病情并没有给王女士太多等待的时间。仅入院一天,她的胸背痛再次加重,呼吸困难。考虑到患者随时可能主动脉破裂猝死,医院迅速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讨论,决定立即安排手术。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手术中,血管外科郑祥韬主任团队和产科许张晔主任团队联手作战。考虑到血管存在变异,血管外科郑祥韬主任医师团队从安全、快速角度出发,决定采用“烟囱技术”,通过右下肢和左上肢的两个微创穿刺口,将主动脉夹层用覆膜支架进行隔绝,再采用“烟囱支架”,保护左锁骨下动脉及左椎动脉向脑部及左上肢的正常血流供应,手术快速而安全。
紧接着,产科团队接过这场生命接力的下一棒,由许张晔主任和谢爱兰主任联手为王女士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她们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胎儿、胎盘娩出、宫腔检查以及子宫按摩。术中子宫收缩欠佳,考虑到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抗凝治疗的需求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子宫收缩药物使用的限制,她们果断采取了胎盘剥离面缝扎止血以及子宫B-lynch缝合术,经过这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处理,子宫收缩好转,出血少。剖宫产手术圆满结束,体重3.9斤仅30周的早产儿由早已等候在旁边的新生儿医师团队无缝衔接顺利复苏并转运至新生儿科监护室进一步监护治疗。
新生儿科陈尚勤主任在产前就制定了详细的抢救预案,宝宝出生后NICU朱敏丽副主任诊疗小组继续接手救治,在医护的有效呼吸循环营养等支持下,已经从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体重也日渐增加,正在接受无创呼吸支持治疗,并争取尽早脱氧康复出院。
整个过程中,麻醉医师和介入室的护理团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共同为患者的安全与舒适保驾护航。
经过这一系列的紧张救治与精心护理,王女士与她的宝宝不仅成功跨越了生死难关,更在温医大附二院的多学科团队努力下,迎来曙光。王女士的身体状况稳步恢复顺利出院,她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认为是他们给了自己和孩子第二次生命。而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医院的新生儿科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其成长发育,确保她能够健康成长。
(宣传统战部占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