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首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成功开展无痛三维后装治疗
在医学的殿堂里,每一个生命都是无比珍贵的。当重症肺炎的阴影笼罩在患者身上,生命的烛光在黑暗中摇摇欲坠,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挑战生命的极限。
ecmo,全称为体外膜肺氧合,它被誉为“人工肺”,是当今医学领域一项代表医院危重症急救水平的高端技术。ecmo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为无数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近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三区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对ecmo技术的深入掌握,成功救治了一名重症肺炎患者。
生命垂危,ecmo显神威
5月9日,一名45岁女性患者因呼吸道感染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出现呼吸困难,因外院治疗无好转并出现呼吸衰竭,遂紧急转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三区行进一步治疗。
患者转入医院后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呼吸窘迫,在纯氧的机械通气条件下,患者氧饱和度只有83%,氧合指数更是<50mmhg,处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阶段,生命危在旦夕。
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和交流。对于患者目前所处的这种严峻的状况,唯有采用ecmo,才有可能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为她争取到一线生机。然而,ecmo的费用昂贵,且其疗效也亦非绝对,这对于一个收入微薄、生活拮据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异常艰难的选择。
他们必须在挽救亲人的生命与承担高昂费用之间作取舍,作为医护人员,也深感痛心与同情。我们深知,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李桂成主任及李涛副主任不忍心放弃一个年轻的生命,再次与家属进行深入沟通,经过慎重决定,家属最终决定行ecmo治疗。随即,icu三区ecmo团队迅速响应,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排除了相关禁忌症,李桂成主任、李涛副主任带领科室ecmo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vv-ecmo治疗。
在严谨的操作下,患者穿刺置管及人机连接过程非常顺利。当ecmo机器启动的那一瞬间,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流经离心泵、氧合器,原本黯淡的血液焕发出鲜亮的色泽,随后又稳稳当当地流回患者体内,这标志着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延续通道被成功打开,为患者争取到了极为关键的治疗时间窗口。
然而,尽管ecmo设备的成功启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续治疗仍是漫长而棘手。为确保治疗效果最优化,必须严格把控ecmo运转期间的过程管理,并精准实施辅助化治疗。
为实现这一目标,icu全体人员均全力以赴,由李桂成主任和吴娜护士长牵头,组建专业的救治小组,以精细化、个体化的救治方案和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而精准的医疗服务。
细菌难寻,一筹莫展
ecmo平稳上机后,接下来找出病因是关键。治疗团队立即为其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将取得的样本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二代测序检测。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抗生素只能是经验性使用。
数日后,检查结果出来,所有检测结果均指向医院内感染相关细菌,未检测到社区感染细菌。这一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期。
那她发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此严重的肺部情况是怎样造成的?接下来又该如何治疗?李桂成主任以及李涛副主任商量后决定立即为其组建医院重症肺炎mdt团队进行讨论,尽快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大胆尝试,迎难而上
经过充分的讨论与分析,医护人员决定依据检查结果,对现有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辅以保护性通气、俯卧位治疗、镇静镇痛管理、抗凝治疗以及多脏器支持等多元化治疗手段。
然而,经过为期十余天的精心治疗,复查肺部ct结果显示,病情并未如预期般出现明显好转,反而呈现出加重的趋势。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患者家属产生了犹豫,甚至一度考虑放弃治疗,使得当前的救治工作进入了极其艰难的阶段。
面对肺损伤极其严重且死亡率极高的患者,治疗之路充满挑战,但医护团队并未退缩。在李桂成主任和吴娜护士长的带领下,团队再次集结,共同研讨更为精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了患者的生命,医护团队决定突破常规,不再拘泥于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策略,而是大胆实施肺开放策略,调整呼吸治疗方向。
经过医护人员共同的努力,十多天后,患者的双肺病灶终于有了显著的改善。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患者于6月2日成功撤除了ecmo,几天后又顺利完成了撤机操作,气管插管也被成功拔除。
经过护理团队的细致照护与专业的康复护理,患者的运动能力逐步得到恢复,最终站了起来!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所有付出的努力与辛劳,都是值得的!
本次ecmo支持治疗持续23天,不仅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更彰显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重症肺炎、重度ards以及ecmo治疗领域的卓越实力,标志着医护团队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