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疫苗接种致严重过敏反应处置演练
疫苗接种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医护人员必须当机立断,不失时机的处理,否则会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死亡。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已正式运行。为提高医护人员对疫苗接种可能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规范严重过敏反应处置流程,强化医护协同作战意识,7月1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急诊科进行疫苗接种致严重过敏反应处置演练,为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
急诊科主任李振华担任总指挥,技术主任潘云东担任副总指挥,急诊科护长卢艳飞担任护理负责人,急诊科共20余人参与此次演练。
场景模拟某日上午09:00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观察区内,一名45岁男性患者在接种疫苗后10分钟后出现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测量生命征平稳,医生初步诊断为过敏反应I级。将患者转送至急诊科分诊台,分诊护士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后,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开始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症状,面色苍白、冒冷汗,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低,已有休克表现,医生经判断为过敏反应II级,立即启动疫苗过敏反应应急预案,转送患者至抢救室,并通知其家属。在急诊抢救室内,立即给患者开通救治的绿色通道,予心电监护、吸氧、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3mg肌注,开通静脉通道,给予0.9%生理盐水500ml快速静滴补液、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mg肌注,同时完善心电图抽血化验等检查。医生护士逐级向相关上级负责人汇报抢救情况,09:15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窘迫,面罩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低,血压极低,口唇肿胀,喉头有喘鸣音,全身可见片状红色皮疹。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达到过敏反应III极,属于极危重状态,立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mg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加快原有补液速度,建立双管输液,给予0.9%NS250ml+多巴胺200mg静滴,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情况。09:20心电监护下观察可见患者心率突然下降并出现室颤,患者陷入昏迷状态、瞳孔散大,此时患者出现了心脏/循环停止,属于严重过敏反应IV级,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及电除颤术、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1mg静注。经过上述抢救措施,患者恢复了自主心率,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行复苏后综合治疗。
通过此次演练,进一步加深了参演人员对应急突发状况处置的了解,增强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应对严重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了应急处置时抢救团队的相互协作、分工处置的水平,切实提高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应急处置实战能力。(急诊:邓翠云审核:李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