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人民”速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外科手术突破10000台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3月21日随着通州院区第13手术间胸腔镜手术的圆满完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外科手术突破10000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完成胸腔镜手术。
千年流淌的大运河水光潋滟,见证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万台手术成为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在无影灯下,“人民人”书写“人民”速度,在大运河畔,“人民人”交出了一份“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发展答卷。
这份答卷有速度。
从2021年12月18日正式开诊,2022年2月7日病房全面启用,截止今年2月,院区出院人数达29000余人;从2021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台急诊手术,到2022年8月30日手术突破5000台,再到2023年3月21日突破10000台;
层流手术室从1个术间逐步开放15个术间;10个手术科室进驻,单月手术量超过千台,单日最高手术量85台;手术患者中,难度系数极大的四级手术与微创手术占比极高,其中胸外科四级手术占比达到95%,微创占比98%。
这份答卷有质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城市副中心引入的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委管医院和北京大学附属医院,通州院区以优质医疗服务带动津冀等地的健康事业发展。
门诊全学科入驻,周末门诊全天开放;PICC护理门诊等一系列特色门诊开放,极大缓解了患者奔波;介入中心开诊,助力疑难危重症及肿瘤诊疗,进一步打造院区新亮点;即将投入使用的门诊手术室,正在筹建中的日间化疗病房,尽最大限度满足更多患者多样就医需求。
这份答卷有温度。
通州院区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全院员工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下,以“人民”速度奋楫扬帆、通力合作的结果。
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锦旗、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一声声朴实真挚的道谢,时刻体现着“人民医院为人民”,为实现“患者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行。
这份答卷有分量。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不断加快建设,积极承接功能疏解,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协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3月25日,以“大运河”为媒,为“医疗”而聚,遵循“推动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发展,促进医产协同融合创新,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届大运河医学论坛”将在通州拉开帷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依托通州院区建设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全国唯一的中央级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帮助城市副中心实现国家医学中心和基地“零的突破”,为通州院区规划建成国际一流的临床诊疗中心、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及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带动周边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助力,让更多患者得到更高品质的救治,将极大提高该区域人民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王俊院长指出,通州院区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对于一个地处偏远、从零开始的新院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全院员工凝心聚力、克服困难、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医院“上下一盘棋”努力做实事的充分体现。这些努力将不断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水平与诊疗能力,惠及更多的百姓。
新时代的发展答卷,写满赤诚,汇聚力量,打造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规划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画卷。通州院区生机勃发,为副中心未来的城市图景增光添彩。
(供稿:宣传中心张贺责编:汪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