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就医须谨慎,这不是“缩小版的成人骨折”!
小孩子精力旺盛
蹦蹦跳跳停不下来
一不小心
就容易摔倒
甚至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高峰年龄在4~10岁,极易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造成后遗症,骨骺损伤导致的肘部畸形也非常常见。
近日,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了一名因摔倒导致骨折的小儿患者。患者小夏,今年11岁,在家不慎摔伤了右肘,导致“右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右肘部肿痛,屈伸活动受限,前往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随后,脊柱外科与创伤骨科联合会诊后决定为小夏进行手术。术后2天,小夏办理出院,术后1月,小夏右手能稍微活动。
关于儿童肱骨内髁骨骺骨折
肱骨内髁骨骺骨折是儿童肘关节损伤中较为罕见的一种类型,现有的统计不超过肘部损伤的1%或肱骨远端骨骺损伤的4%,常好发于3~8岁的儿童。肱骨远端有4个次级骨化中心,在学龄前后才开始依次出现,所以该骨折易被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同时,延误治疗可导致骨不连、骨坏死、肘内翻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肱骨小头骨化中心最先出现,大约在1岁右右,其次为肱骨内上髁,约为5~7岁,肱骨滑车约为9岁右右,最后出现的为肱骨外上髁骨化中心,约为11岁右右,一般男孩较女孩晚1~2年出现。对于任何年龄儿童的肘部损伤,均应考虑有发生内髁骨折的可能,年龄越小诊断越困难。
肱骨内髁骨骺骨折常用Kilfoyle分型:Ⅰ型为不完全的骨折,Ⅱ型为完全骨折,但移位<2mm,Ⅲ型为骨折成角或旋转移位。本组无Ⅰ型骨折,均为Ⅱ型(20%)或Ⅲ型(80%)骨折。Kilfoyle分型对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更有意义。
肱骨内髁骨折的治疗并不困难,多数研究支持对于KilfoyleⅠ型可选择保守治疗,而移位<2mm的部分Ⅱ型骨折以及Ⅲ型骨折则需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预后良好。如果肱骨内髁骨折长期被延误诊断,则骨不连、滑车缺血坏死而导致鱼尾畸形、进行性肘内翻等严重并发症不可避免。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是决定肱骨内髁骨折预后的关键因素。